博客

博客

漢語熱

微茵 2018年03月16日 12:00

微茵︰ 「到今日,不論你去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旅遊,你會發現其他國家的從業員,都努力學習漢語,祈求得到更大的經濟收益;在韓國首爾明洞區,店員用流利的漢語向你介紹化妝品,日本關西機埸附近的大型特賣場,顧客服務部的職員都會用流利的漢語向你介紹特賣場的服務。中國市場實在太龐大,中國融入了世界,同時世界也融入了中國。學習漢語對於世界上很多國家人民來說,已經不只是為了興趣,而更加是生存技巧了。」

中國外文局早前發佈《中國話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發現近年來漢語詞彙在國外的認知上升不少,「漢語熱」席捲全球,世界各地人士對學習漢語的興趣增加。漢語歷史悠長,了解漢語的歷史變化能加深大眾對漢語的了解,其中漢語在詞彙方面有著不少變化。

古時漢語詞彙較少,隨著社會發展,精神、物質文明成果增加,因此需要增加更多詞彙來表明新事物。如宋代出現新物件「桌」、「椅」和兩漢的「渾儀」,人類思維精神文明的「仁」和「義」。此外,外界語言接觸令外來詞如借詞和譯詞產生,如「葡萄」來自古伯斯蘭語的借詞,「世界」是佛經翻譯成漢語的譯詞。現代則受西方文化影響,產生大量外來詞,如咖啡等。

 詞義方面,古今亦有變化。有些詞彙由古至今都一樣,如「馬」、「羊」等,但很多詞彙都起了變化,如腳本指「小腿」,後指「足」,失去原始意義;長短的「長」本義是人頭上的長髮,用來標誌語言中長短的「長」,後引申為長久的「長」和尊長的「長」,可見有些詞彙保留了本義,有些則由本義產生了引申義。詞義的擴大和縮小均出現,如「集」本指鳥停留在樹上,後擴大詞義為「集合」的意思;「臭」上古指「氣味」,現代詞義縮小指「惡臭」。

 近一百年來隨著日本的國力上升,很多日本的詞匯傳入,也豐富了漢語的內涵;例如「社會」、「經濟」、「衛生」、或是近年的「人氣」、「寫真」、「放題」等等詞匯,也成為常用的詞匯。

 隨著漢語盛行全球,作為漢語母語者的我們,應多了解漢語的歷史變化,加深對漢語詞彙歷史變化的了解,從而觀看漢語詞彙的基本面貌。

 到今日,不論你去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旅遊,你會發現其他國家的從業員,都努力學習漢語,祈求得到更大的經濟收益;在韓國首爾明洞區,店員用流利的漢語向你介紹化妝品,日本關西機埸附近的大型特賣場,顧客服務部的職員都會用流利的漢語向你介紹特賣場的服務。中國市場實在太龐大,中國融入了世界,同時世界也融入了中國。學習漢語對於世界上很多國家人民來說,已經不只是為了興趣,而更加是生存技巧了。

 相反這邊廂,身處中國香港竟有大學學生會的會長,質疑學習漢語的必要性,認為學習中國語只是一國語言,只能與一個國家溝通云云,吵鬧擾攘不停,不禁令人失笑。

 如果你是一個香港的大學生,代表香港到另一個國家的大學作考察交流。其他國家的學生用流利的漢語和你交談,他說中國小說之中,我最愛看三國演義了,我對於龐統這個人很有興趣,你覺得怎樣?

 然而你竟答不上話來,聽也聽得一知半解。三國演義你知道少許,都是曹操諸葛亮張飛關羽等等;原來還有個什麼統嗎? 怎麼我未聽過? 你只有以傻笑作回應。對方也沒趣地走開了

 這些情境,不是我杜撰出來,類似的情況,我不只見過一次。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