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就「一地兩檢」方案於本月25日在立法會會議提出無約束力議案,引起反對派的強烈反彈。根據「一地兩檢」的三步走程序,政府大可待內地與本港達成合作安排,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批准及確認合作安排後,才將有關安排呈交立法會審議,落實本地立法,政府何必「多此一舉」,何必給反對派曝光、表演的機會呢?
從高鐵興建、「一地兩檢」討論至今,反對派一直施展渾身解數,先是對高鐵的必要性提出爭論、對撥款百般阻撓、就邊檢安排提出不切實際的替代方案,「兩地兩檢」、車上檢、內地檢等方案未能獲得公眾回響,甚至有人以「被」釘大腿製造恐慌,無所不用其極。近日又搬出「一地兩檢」缺乏公眾諮詢的「新招」,企圖動搖市民對高鐵的支持,甚至拖垮高鐵開通。
要廣納民意,又何止公眾諮詢一途。早在第四屆立法會,政府已開始回應議員就高鐵工程及「一地兩檢」的質詢;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先後5次就高鐵香港段作出討論;財務委員會、內務委員會及由交通事務、保安事務、司法及法律事務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等亦有就「一地兩檢」多次討論。
大部分市民支持「一地兩檢」
不少真正關心市民意見的政團、傳媒機構亦有透過多次的意見調查反映民意,民建聯、自由黨、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新思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明報》等就「一地兩檢」方案的調查均指出,大部分市民支持「一地兩檢」,認同方案無損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但是,反對派對支持高鐵的民意視而不見,自己又拿不出什麼好主意,如今以公眾諮詢為名,不過行拖垮高鐵之實。政府對這些無病呻吟的訴求,又何必再浪費時間呢?
但是,特首林鄭月娥願意聆聽不同意見,主動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因此在三步走啟動前,再次把「一地兩檢」方案放到立法會的議事平台,讓議員、政府再有討論及發表意見的機會,更好地回應議員及市民的關注。
吾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政府廣納意見的舉動,卻變成反對派口中的「大石砸死蟹」。以往的諮詢也常被冠以「假諮詢」之帽子,但仔細想想,反對派的言論其實只是為自己「戴定頭盔」。既然主流民意支持「一地兩檢」,建制派議員勢必順從民意,無約束力議案的通過應無懸念,反對派便轉移視線,先行「預告」,議案的通過並非建基於廣大民意基礎,而是政府的「夾硬來」。
反對派立場先行,早已不是新鮮事,但為反而反「去得太盡」,拒絕理性討論,嚴重脫離民意,當市民認清利害,明白反對派損害發展,對香港及市民個人福祉毫無益處,反對派最後只會被民意拋棄。
作者陳恒鑌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原圖: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472725-%E9%A6%99%E6%B8%AF-%E3%80%8C%E4%B8%80%E5%9C%B0%E5%85%A9%E6%AA%A2%E3%80%8D%E9%97%9C%E6%B3%A8%E7%B5%84+%E6%89%93%E6%B0%91%E6%84%8F%E6%88%B0%E7%B1%B2%E6%94%BF%E5%BA%9C%E5%85%AC%E9%96%8B%E8%B3%87%E6%96%99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