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從近代史看民族苦難 國家七十周年值得慶祝 完中國夢靠人民奮鬥

胡少偉 2019年01月14日 16:00

胡少偉:「國家未來發展道路上要面對多方面的挑戰,要在深化改革過程中同時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困難既不少!難度亦很大!對此,正如習近平國家主席在新年賀詞號召: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鬥!只有在全國人民的團結奮鬥和全球華僑與國際友好的支持下,包括香港人在內的中國人才有機會讓民族復興夢夢境成真!」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在慶祝國慶70周年之際,筆者認為也是香港師生加強了解中國近代史的好時機。有謂「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學習國家歷史不僅是為了認識過去,也是為了博古通今,建立知興替得失及與時並進的歷史發展視野。中華民族在漢唐曾有盛世,到清初仍是世上自主富裕國家之一;在十九中葉因被多次侵略和不斷戰敗,數不清的不平等條約要割地賠款,令中華民族遭受沉重的苦難。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近代史期間,國家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習近平國家主席於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講話中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誌著中國人脫離被半殖民的統治與站起來掌握民族的命運;七十年來國家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轉變。幾代國家領導人探尋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使中國經濟從一窮二白到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國家亦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小平,並將幾代人矢志追求的國家現代化夢想不斷向前推進。中國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蹟,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家當前能有這樣較好的光景,是全國人民長期的奮鬥和付出的成果。際國慶70周年,香港教育界在與各界一同慶祝的同時,應於今年內在學校加強近現代史教育,鼓勵學生客觀地認識近代史實及國情,並透過思辨去建立自己對國家不同議題的價值和判斷。

中國近代史的起點是鴉片戰爭,英國於1840年發動侵華的鴉片戰爭,由於清政府妥協方針導致戰敗。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被迫割讓香港島,自此國家的領土完整遭到破壞。1856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利益而發動的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使中國喪失更多的領土,清代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851年至1864年亦發生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以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侵略的農民起義。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內部亦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刺激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1883年和1894年先後爆發了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中法新約》的簽訂使法國打開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中方向日方賠款1億兩白銀戰利品和2.3億兩賠款,金額相當於清朝全國3年的財政收入,清政府因無力承受向英法德俄貸款,不但利息高還要以海關、稅收、財政的管理權作抵押;台灣島亦因這條約被日本割佔,使數百萬同胞飽受殖民欺凌50多年。甲午戰爭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掀起維新變法運動;改良的維新變法雖失敗,但在社會上起到思想啟蒙作用。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開始發生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暴力運動,1900年春直隸義和團農民動用私刑處死中國教徒與西方人士並縱火燒毀教堂,清朝中央政府於同年6月允義和團進駐北京,引發八國組建遠征軍侵華;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之實。北京城於當年8月14日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清政府於1901年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合約》,賠償白銀共十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兩,是所有不平等條約中賠款最多的,自此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人民帶來空前沉痛的災難。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國社會得到傳播,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相繼建立;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革命黨人發動廣州黃花崗等一系列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從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開始,到清政府結束統治的1911年,70年間清政府簽訂700多份不平等條約,累計欠列強賠款超過13億兩白銀;以當時國庫年總收入8000萬白銀計,欠賠款相當於17年全國收入的總和。同時,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27塊租界,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並設立該國國人的合法居住地。被佔領土方面,從鴉片戰爭爆發到清朝滅亡間,清政府被侵吞的領土為336萬平方公里。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辛亥革命是推翻存在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袁世凱於1912年3月篡奪辛亥革命果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北洋軍閥政權,對內鎮壓國民黨,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孫中山二次組織武力討袁世凱,護國運動爆發後袁終被迫取消帝制。其後,國家出現軍閥割據的局面。與此同時,陳獨秀於1915年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誌新文化運動興起;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和科學的精神,在社會上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在中國宣傳十月革命,使新文化運動有新的發展。

五四運動於1919年在北京爆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成為新思潮的主流。1920年各地相繼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並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到京漢鐵路工人於1923年2月罷工,中國工人運動出現高潮。中國國民黨於1924年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誌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建立陸軍軍官學校。同期,各地工人罷工掀起反帝愛國運動高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廣東革命政府亦創辦培養農民運動骨幹的講習所,第一次東征陳炯明後,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北伐軍勝利進軍,不到半年打到長江流域。孫中山於1925年3月逝世,蔣介石於1927年發動「四一二」政變,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在國民政府統治下,四大家族憑藉政權,迅速聚斂巨額財富,成為中國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代表。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召開「八七」會議,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創建中國紅軍,開闢農村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迅速淪亡;日本扶植溥儀做傀儡皇帝,建立偽滿洲國。1932年日本發動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變,日軍取得駐留上海的權利。蔣介石於1933年秋發動對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退出革命根據地和實行戰略性轉移進行長征。二万五千里長征路上,中國共產黨舉行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指揮紅軍,紅軍終到達延安。1935年《何梅協定》的簽訂及華北五省自治使中華民族處在亡國關頭,「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日軍於1937年7月7日進攻盧溝橋,全國抗日戰爭揭開。日軍於8月13日進攻上海,國民政府被迫對日正式作戰。9月下旬國民黨公佈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暴行。據1946年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定,日軍集體屠殺有28案,屠殺人數19萬餘人;零散屠殺858案,死亡15萬餘人,這宗慘絕人寰大屠殺死亡總數達30多萬人。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組織多次戰役抗擊侵略者,但實行的是片面抗戰路線因而喪失大片國土;中國共產黨實行全面抗戰的路線,執行持久抗戰的方針,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建立許多抗日根據地。1938年10月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面對民族存亡的危機,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為民族而戰;各地國人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抱萬眾一心血戰到底的信念,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篇章。解放區軍民於1944年開始局部反攻。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毛澤東於8月9日號召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日本政府於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訂無條件投降書。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中國軍民傷亡多達3500萬人;按照1937年比價,抗戰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在美國支持下發動內戰。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於1945年8月親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國共雙方代表簽訂《雙十協定》;但國民黨在談判期間派軍隊進攻解放區。國共雙方亦曾於1946年簽訂停戰協定,並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夏,國民黨調集三路兵力集結在陝甘寧邊區和延安周圍,毛澤東等率領共產黨中央機關和部隊於1947年3月19日撤離,國共內戰全面爆發。人民解放軍於1947年6月底開始反攻,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國民黨軍隊的主力。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4月渡江作戰,23日解放南京,推翻國民黨的統治。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於1949年9月召開,標誌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中華民國政府則相繼撤退至廣州、重慶、成都等城市,在該年12月終撤退至台灣島。1950年4月解放軍攻下國民黨軍在大陸最後一個據點西昌,整個中國大陸遂由中國共產黨統治,與撤退至台灣的政府形成海峽分立分治的態勢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標誌著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從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國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的時期,在這時期的前三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抗美援朝運動、鎮壓反革命運動和土地改革運動,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於1958年提出多快好省總路線,忽視了客觀規律,主觀地認為農業合作化規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進生產,並輕率地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加上,自然災害嚴重,蘇聯背信棄義撕毀兩國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造成國民經濟自1959年至1961年的嚴重困難。中國共產黨於1960年冬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2年初在7000人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共產黨初步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1966年5月召開中國共產黨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十一中全會,標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宣告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覆滅。此後,周恩來、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對文革錯誤的糾正,但遭江青一伙的反對。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北京和各地群眾掀起悼念周恩來、痛斥四人幫的抗議運動。同年9月毛澤東逝世,四人幫加緊篡黨奪權活動;黨中央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文革正式結束。期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全國展開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事實求是的思想作風。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於1978年12月18日召開,中共中央果斷地停止以「階段鬥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的戰略決策,並初步提出改革開放的國策。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的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推動了全國農業的發展。國家其後探索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擴大企業自主權,把部份國營企業下放到地方,開始實行政企分開。同時,國家亦邁出對外開放的步伐;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於1980年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中央政府於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門、泉州、漳州三角洲地區辟為經濟開放區;從而使國家形成 「經濟特區 ─ 沿海開放城市 ─ 沿海經濟開放區 ─ 內地」 這樣一個多層次、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1987年十三大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在認識國情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並提出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於1989年4月15逝世,悼念活動引起學潮和北京動亂。解放軍戒嚴部隊於6月3日凌晨入城對天安門廣場執行清場,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於6月9日接見戒嚴部隊時指出這場風波遲早要來,是國際的大氣候和中國自己的小氣候所決定的。及後,蘇東歐政治劇變,加上嚴峻的內地經濟及西方實行封鎖,對國家造成不少困難。中共中央於1992年2月將鄧小平南方談話作為中央2號文化下發,提出要抓緊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力爭經濟更好更快地上一個新台階。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對中國發展戰略作出安排:下世紀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寬裕;再經過10年的努力,經建黨100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邁入21世紀,國家經濟連續10年保持年均增速10%以上;全國生產總值在2005年超過英國和法國,在2008年超過德國,到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大經濟體。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到2003年,內地人均生產總值花了20多年才在原有基礎上突破1,000美元;這個世紀,國家卻只用4年就使人均GDP至2,500美元,到2011年內地的人均GDP已過5,000美元大關。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0.3645萬億增長到2017年的82.71萬億人民幣,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從人均GDP來看,中國1978年人均產值為381人民幣,是當時世界的低收入國家;到2017年,13億中國人的人均GDP達59660人民幣,已躋身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回顧國家的開放,中美建交後的28天,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於1979年1月28日應邀訪美。繼1980年8月設立4個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沿海14個港口城市及1985年起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闢經濟開放區,國家於1988年又增辟海南經濟特區,於1990年做出開發上海浦東新區的決定。這個開放的第一浪潮由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國家從沿海到內陸引進境外投資,促進相關地區的基礎建設和工業發展,促使國內部份地區先富起來。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國家開放第二個階段也是中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實現中國貿易和投資規則與世界的對接,並使國家成為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組成部分。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國家步入開放的第三浪潮主動開放,利用自己在資金、某些技術和專業人才的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合作商議,一起促進與各國在基礎設施、貿易投資、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家40年來的發展是工業化與市場化、城市化、全球化同步發展的過程。從經濟結構的角度看,中國工業化進程持續,國家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國家2017年三產結構比例分別為7.9%、40.5%和51.6%;2017年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一、第二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量。期間全國居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於2017年達到 45.7%,高世界平均水準近10%。中國城鎮化率從1978年至2016年由17.9%提高為57.4%,增長37.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從1978年的 343.4 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城鄉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於2017年達到76.7歲,高於世界平均水準;國家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鐵營運網和移動寬頻網,形成世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織就世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改革開放40年來使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佔全球同期減貧總人口70%;國家近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為世界各地人民帶來諸多發展機遇。期間,中國政府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對港澳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先後成立,按照「一國兩制」原則實施《基本法》,香港和澳門特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既實現了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收回港澳的共同願望,亦了結國家自1842年起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的屈辱,並有效地推動國家統一事業的發展。

2018年國家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018年國家進行系統性、重構性的改革,推出1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啟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穩步實施。去年國家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順利推進,各項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這一年,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試航,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水上首飛,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同年,全國有1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脫貧,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17種抗癌藥降價並納入醫保目錄,因病致貧問題正在進一步得到解決;1億多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行動正在繼續,1300萬人在城鎮找到工作,解決棚戶區問題的住房開工了580萬套。國家這一年亦舉辦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主場外交活動,提出了中國主張,發出了中國聲音。從上述資料可見,國家當前全面發展,去年在多方面做出了不少的成績。

當代儒學大師錢穆指出:「歷史終是客觀事實,歷史沒有不對的,不對的是在我們不注重歷史,不把歷史作參考。」雖然不同立場者會對國家某些歷史事件有不同的理解,但卻不應為了避免爭論而不讓香港學生認識國家的歷史發展。國家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中華民族屈辱史,期間數不清被侵略的戰爭、700多條不平等條約、全國十幾年也還不清的賠款,使國家貧窮落後;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不管是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義和國運動、辛亥革命的先賢烈士都希望改變國家拯救人民於苦海,是一部國人探索救國之路。五四運作之後,在新民主主義階段的中國,幾十年來的軍閥搳據、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的鬥爭史;期間中國人民經歷了不少的戰禍磨難和付出太多的革命犧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國家在首卅年中亦有一些曲折,幸好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香港學校可藉今年舉辦國慶七十周年教育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認識中國近代史和國家成立以來的發展,並理解祖國用幾十年時間走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為完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共產黨於2017年的十九大清晰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能否實現這個三步走的發展方案?完全球中華兒女的民族復興中國夢,當下言之尚早。在往後發展現代化過程中,國家面對不少的挑戰,對內的困難包括有國家仍未統一、關鍵科技未能掌握、各線城市樓價偏高、地方隱性債務龐大、環境污染問題仍嚴重、官員貪腐還有發生、社會步入老齡化、高等教育的雙一流仍待建設…。對外挑戰則有:美國的保護主義、釣魚島主權爭議、南海自由航行爭議、國際反華鼓勵和支持五獨活動、中國文化軟實力仍較弱…。加上,國際的熱點問題:國際經濟發展疲弱、多邊貿易的危機、朝鮮半島無核化、伊朗核協議的不確定、巴黎氣候協議的落實、中東政局動盪依然、恐怖主義事件發生…。國家未來發展道路上要面對多方面的挑戰,要在深化改革過程中同時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困難既不少!難度亦很大!對此,正如習近平國家主席在新年賀詞號召: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鬥!只有在全國人民的團結奮鬥和全球華僑與國際友好的支持下,包括香港人在內的中國人才有機會讓民族復興夢夢境成真!

 

原圖:http://699pic.com/tupian-500721206.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