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於社交平台公布,將於今年第四季起授權符合要求的供應商,讓的士業界自2026年開始在車廂內安裝行車記錄系統(俗稱「車Cam」),以加強保障乘客與司機權益,並配合政府提升的士服務質素及推動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的整體部署。
當局同時啟動多項配套措施。運輸署表示,今個11月起會進一步優化的士筆試內容,使評核更切合業界實際運作與最新服務要求。明年4月1日起,所有的士司機須提供最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便利乘客付款和提升交易透明度。政府亦會增加的士乘客座位數目,以改善運載能力與乘坐體驗。署方已向5支車隊發出正式的士車隊牌照,相關車隊將全面提供多項電子支付方式,並配備安全設備及司機監察系統,以建立更一致和具質素保證的服務標準。
運輸署強調,車廂攝錄安排的目的在於於糾紛、事故或投訴個案中提供客觀紀錄,協助執法與調解,同時會顧及私隱保障。有關報道指出,的士車Cam影像數據將以編碼方式處理,以加強個人資料保護,力求在安全與私隱之間取得平衡。
上述安排預期將於明年起分階段落實,並在2026年起於的士車廂全面推展行車記錄系統安裝。相信新措施有助減少爭拗與風險事件,車廂攝錄亦可對少數不當行為起到警示作用,為乘客、司機與行業帶來「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