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關心學童精神健康 攜手護幼遏止虐兒

胡少偉 2025年09月01日 11:58

胡少偉:誰可早日制止這些16歲或以下人施虐者性侵犯另一個學童?相信身旁教師成功舉報一個相關性侵虐兒個案,便能幫助身邊兩個或以上的學童。這不正是教師的天職?希望大家能一起攜手護幼遏止虐兒!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_hk

轉眼間暑假結束了,9月開學月,不少學子到新的學校或新的班級上課,令公眾不期然地關注學童的精神健康。去年9月香港青年協會輔導服務公布了「青年精神健康狀況」調查,在6,073名受訪中學生中,有四成五開學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結果亦顯示學生開學最擔憂的問題主要與學業成績有關,依次為成績退步(44.6%)、學習動力低(37.9%)、功課 / 考測繁重(37.4%)及課程緊湊跟不上進度(33.2%)。而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於去年 10月 的《數據透視》,中小學教師和社工處理的輔導個案中最大類別是精神健康,在2022-2023學年有10 412宗精神健康個案,約佔全港輔導個案總數的37% 。期望各校教師/家長參考上述數據,在開學季節不單關心學生/子女的適應,也體諒和照顧情緒不大理想的學生/子女。

近年,香港社會甚關注學童的精神健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2023年11月公布6至17歲學童的精神健康狀況調查,近四分之一(24.4%)的受訪學童在一年內受到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具體症狀包括有6.1%學童患有焦慮症,有5.4%患有抑鬱症,若以全港中小學生現有65萬人計算,兩病患者各有三四萬之多,即每校平均潛在有幾十名精神疾病困擾的學生。而據教育局回覆立法會財委會今年4月會議文件顯示,過去5年患精神病學生人數增1.4倍,由2019/20學年1040名中小學精神病患者升至2023/24學年共2510名。與此同時,家福會2023/24學年的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在4,835名回應顯示有52.8%受訪中學生認為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況不理想,亦有四成受訪者表示社會精神健康相關資源不足夠。故此,各校教師/家長不能對學生/子女精神健康掉以輕心,亦盼望政府在檢視三層應急機制時會參考青少年的意見,進一步加強資源照顧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一個香港社會不能迴避的問題是青少年自殺率高企的現象,中文大學2023年底公佈6歲至17歲學童的調查,有6.9%受訪學生曾出現自殺行為,其中1.1%曾企圖自殺。而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2024年9月公佈香港自殺數據,2023年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明顯增長,該組別自殺死亡個案由2022年7人增至2023年24人,以自殺率計該數字是10年來的新高,當中2023年共16名女生自殺,值得大家留意並向高危的女生伸出援手。香港青年協會於今年5月公佈一份4,600名中學生的情緒健康報告,指出有近3成中學生曾考慮自殺或自殘,其中5%表示一半以上日子有自殺想法,另有5%學生幾乎每天受此困擾;可見,受自殺困擾的學童共佔超一成,情況普遍。為應對有學生想自殺的危機,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今年5月17日啟動「自殺守門員網上課程」,讓學生、老師及公眾了解預防自殺的知識及技巧。期望各校輔導教師/有需要家長能抽空學習這網上課程,一同成為情緒受嚴重困擾的學童/子女做守門員,該課程涵蓋以下五部分內容:

守門員的角色:我們可以做什麼?

拆解自殺迷思:認識有關預防自殺的正確資訊

辨識自殺念頭:識別身邊有自殺念頭的人

積極聆聽及陪伴:與身邊的人共同渡過此難關

尋找社區資源:鼓勵對方尋求社區或專業人士的協助

另一方面,全港教師不能不知的是《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將於2026年1月20日起實施,規定包括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衛生界的25類指明專業人員必須舉報嚴重虐兒個案。而政府於2025年7月24日推出《強制舉報者指南》,協助指明專業人員識別虐兒個案,以及是否需要舉報。教育局也於今年8月向全港學校發出通告,更新處理懷疑虐待兒童及家庭暴力個案的程序,主要分為兩類通報要求,當學校人員懷疑學生正遭受嚴重傷害或對遭受嚴重傷害的實際風險時,包括骨折,燒傷,神經線、肌肉或肌腱擴毀或導致大量出血、喪失知覺等情況,須守法並盡快舉報懷疑虐兒個案;要同時留意的是任何危及兒童心理健康,包括精神錯亂及長期心理創傷也屬嚴重傷害類別。至於,其他非嚴重類別的懷疑虐兒個案則即時通知校長啟動校本危機處理機制,委派學校社工及專責人員初步了解學生的情況,並遵照處理懷疑虐兒個案的原則及程序跟進。

雖然《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加重了學校同工的工作量和壓力,但大家也要理解為何定這條法例。據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文件,2023年有1457宗新登記保護兒童個案,當中有880名女童、577名男童。就個案種類分布,涉身體傷害/虐待的個案最多,有602宗;其次是涉性侵犯的個案,有509宗;第三多是涉疏忽照顧的個案,有310宗。在前年傷害兒童的1539人中,以父母/兄弟姊妹/繼父母/祖父母/親屬佔最多,有986人(64.1%);其次是家族朋友/朋輩的父母/同學/朋友/朋輩,有201人(13.1%)。而去年新呈報保護兒童個案上升至1,504宗,當中有近60%施虐者為兒童的父母。防止虐待兒童會指涉家庭成員施虐個案,受虐兒童可能會產生恐懼、抑鬱、性格變得內向,最深遠的影響是個人缺乏安全感,以致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對他人的信任程度亦會較低,甚至在人際關係上產生障礙。作為家庭以外的專業人士,教師若揭發一個虐兒個案,有助受虐學童早日脫離險境並使相關虐兒家庭得到專業的支援。

再者,在2024年《保護兒童資料系統統計報告》發現兒童受到性侵犯的個案有上升趨勢,由2014年的285宗升至2024年的542宗。當中,同學/朋友/朋輩作為施虐者向兒童實施性侵犯的趨勢上升,由2014年的75宗升至2024年的181宗,增加兩倍多。而過去十年同學/朋友/朋輩作為施虐者向兒童實施性侵犯的人數佔比由2014年的26.3%,上升至2024年的33.4%。可見,同學/朋友/朋輩作爲施虐者向兒童實施性侵犯的情況趨普遍。教師作為受到性侵犯兒童身邊的成人,若能成功舉報相關個案便可遏止這類性虐兒行徑的蔓延。再者,過去十年16歲或以下人士作爲施虐者向兒童實施性侵犯人數的佔比也由2014年的4.6%,升至2024年的22.1%,佔了2024年性侵犯兒童總個案數的五分之一。誰可早日制止這些16歲或以下人施虐者性侵犯另一個學童?相信身旁教師成功舉報一個相關性侵虐兒個案,便能幫助身邊兩個或以上的學童。這不正是教師的天職?希望大家能一起攜手護幼遏止虐兒!

作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 胡少偉博士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