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意識形態的戰爭是後殖民地的火藥庫

鄭赤琰 2019年08月11日 23:00

鄭赤琰:「至於香港,中英在九七主權移交時已避過一戰,但美國卻像其他後殖民地的干預一樣,把香港視為反共的戰略據點,九七後之所以沒觸發意識形態之戰,主因是「一國兩制」保住了香港資本主義。美國有機會可以用各種經政教育文化外交,加強香港的反共勢力;鄧小平早認識這危險,習近平最近也重提不容香港反共,近月的連串政治事件,美國密切關注,並開腔要北京不要做錯的事,北京則反擊說美國不要干預香港事務,香港會不會變成後殖民地的意識形態戰場,且拭目以待」!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從東北亞到東南亞的國家,除日本和泰國外,全都是歐美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日本是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主義的國家,因為胃口太大,攫取了朝鮮半島與台灣後,還走到中國與八國聯軍瓜分中國,更一不做二不休,發動太平洋戰爭,把東南亞所有國家從歐美手中搶過來,以及遠赴夏威夷去偷炸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把戰線拉得太長。單是在中國的佔領區便被抗日游擊隊困住300萬大軍,在太平洋的艦隊更被美國擊潰,最後在長崎和廣島捱了兩顆原子彈,終於投降與被美軍佔領;但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反殖民地戰爭才剛開始,卻又掀起了意識形態的戰爭。


美國的抗共歷史


先從東南亞說起,本來越南的反法國殖民地主義戰爭,在奠邊府一大戰役,超過2萬法軍被包圍後投降,法國已沒有再打下去的勇氣,偏是美國在1946年下定決心要跟蘇聯共產主義決一死戰,全面展開圍困共產主義的「圍堵政策」(Containment Policy);所展開的圍堵戰略是在歐洲建立「北大西洋公約」(NATO)的歐美聯軍,在中東建立了「中亞公約」(CENATO),在東南亞建立「東南亞公約」(SEATO),在東北亞則在南韓與日本建立美國軍事基地。這一來,所見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大的海外軍事部署,而且杜魯門總統還向蘇聯作出嚴峻的警告:The buck stops here;指的是在1948年的版圖基礎上,蘇聯如再對外擴張一步,便要像美國射殺野鹿那樣子彈無情。


不過,就在1946年,中國的國共內戰全面展開,1948年解放南京後,毛澤東還派出黃華與加拿大大使接觸,傳達的訊息是解放後的中國願和美國建交,還替美國想出下台階,只要美駐南京大使館不撤,便可順勢完成中美建交;可是美國作出的反共「賭注」太大,把中共當成是蘇共的「傀儡」,是蘇共擴張版圖的棋子。


早在戰爭結束前,駐重慶美國大使館有16名政治負責專員訪問延安,見過周恩來等領導人,目的是要探明底細,找出中共是不是蘇共的傀儡,16名專家得出的結論報告交給駐華大使,很肯定指中共不是蘇共的傀儡,建國成功會堅持國家主權獨立,不受外國干預內政。


美大使壓下報告不發,16名專家越級送報告到國務院,但報告的基調與華盛頓的反共基調不符,戰後16名專家還被懷疑通共而被追捕。之後眼見解放軍從東北勢如破竹,一路打下來,美國志在反共全力支持國民黨的蔣介石,直到1949年蔣軍退守台灣,美軍仍不放棄蔣介石,派出第七艦隊防守台灣。


1950年韓戰爆發,美軍更把韓人的統一戰爭視作是共軍的擴張,如臨大敵,發動全面反擊,本來是南北韓兩軍的內戰,美國再度像中國的內戰視為國際共軍擴張那樣,把韓戰直逼鴨綠江,領軍的麥克阿瑟還違抗杜魯門的訓令,炸毀江上的水壩,把韓戰捲入中國領土;北京也派出「志願軍」入韓,打了3年。


美軍眼見蘇軍按兵不動,才開始感覺到中蘇並非一夥,美國的知識界與政軍界也開始爭論「誰失去中國」(Who lost China?),因此只好在1953年談和仍舊以三八線為界,白白打了3年沒意義的意識形態戰爭。


韓戰如此,越戰接着在1953年開始也觸動了美國的反共神經,華盛頓眼見法國抗拒不了越共,於是手忙腳亂全力插手法越的日內瓦和談會議。在美國壓力下,法國堅持南北以17線為界,以為把越共擋在17線北效法南北韓模式,便可有效圍堵共產集團。


拋出「骨牌理論」


為了把越戰理論化,美國更拋出「骨牌理論」,認為一旦印支半島赤化,共軍便會迅速攻下泰國、馬來半島,以至印尼與菲律賓,全個東南亞都會失守。在這理論下,美國終於在甘迺迪開始全面打響越南戰爭。這是繼韓戰以來的第二大戰場,而且比韓戰的3年戰爭多了五倍時間,即15年前後派出600萬美軍。退役回國的美軍足有300萬人要受精神科醫生治療,可見越戰對美國人的心靈創傷有多大。


就在越戰全面升級的1965年,印尼也爆發「9.30政變」。表面看,這是印尼的內戰,與美國無直接關係,但由美國國會聽證提供的證據,卻是美國通過中情局介入的結果,因為眼見蘇卡諾領導的印尼有左傾結合中國,與印度倡組「第三勢力」的不結盟運動,也擔心印尼共產黨不斷壯大會取代蘇卡諾而赤化印尼,於是中情局深入滲透印尼陸軍,從而觸發印共與陸軍的鬥爭;印共錯判形勢,以為殺掉七大軍頭,陸軍便群龍無首,可以順勢切斷美國的滲透,但全無武裝的印共,敵不過美援的陸軍,反而被蘇哈圖趁機推翻蘇卡諾,自己取而代之,展開軍事統治,全面反共,把印共黨員屠殺到無一幸免。據統計,不下百萬黨員全都覆滅,比起韓越,印尼的反共之戰有過之而無不及。


馬來亞的獨立建國,原本在英倫草擬的1946年「馬來亞聯邦計劃」(Malayan Union Scheme),準備讓其獨立,但馬來民族主義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抬頭,該計劃把傳統的蘇丹9個王朝原有的政治和宗教領導權力,更改為只保留宗教權給蘇丹,政治權則開放給聯邦政府,而聯邦政府的組成則開放給所有選民,而所有選民則包括所有居住在馬的華人。


當時華人人口超越巫人,馬來民族在1946年成立「馬來民族統一組織」(Malay National Union Organization),組織代表團赴英交涉,成功說服英倫,於是在1948年把計劃更改(48計劃),恢復蘇丹的政教雙權,並定義聯邦為蘇丹聯合王國,所有華人須申請同化成功,才能取得國民身份,並且給予馬來人不少特權以彰顯其原住民的身份。


48計劃也把新加坡剔出聯邦,因此48聯邦建國計劃變成巫人為多數。這個計劃乍看與意識形態之爭無關,骨子裏卻與1948年原來受英軍支援的「馬來亞抗日軍」有關。這一年它掉轉槍頭變成反殖反帝的武裝部隊。英國早已知道抗日軍的政治色彩,只是抗日期間不分政治思想,團結一致抗日;美蘇也在抗日抗德意而結盟,英軍支援抗日軍同樣是國際形勢使然,但1948年美英成了反共的核心聯盟,在48計劃裏也就有意結合馬來王朝共同反共。


馬共這一年重返森林打游擊戰,打到1989年才與馬政府簽下「停火協議」,結束長達40年的意識形態戰爭。雖然英軍死傷不大,但卻是全球後殖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其中建立「戰略村」把好幾百萬華人圍在鐵絲網下,日夜戒嚴不下20年,這是世界一大反共紀錄。


美視台港為反共據點


除了上述提到的意識形態戰爭之外,其他還有緬甸與柬埔寨,這裏礙於篇幅,且按下不表。在此不能不提的是香港、澳門與台灣三地所涉及的意識形態之爭,尤其是台灣,從1949年開始,美國便一直守在這島上,當成是反共的一個戰略據點。


國民黨在兩蔣當政時無法解決國家統一的問題,正是蔣介石與共產黨誓不兩立,從大陸打到台灣正是如此;美國不願促成兩岸統一,也是因為反共,加上台獨運動出現後,分裂國家主權加上意識形態之爭,正如韓國瑜在其總統競選宣言中沉痛地說,在蔡英文領導下,已把兩岸帶到大戰邊緣,這話一點不為過。


在中美發動貿易戰後,美台的戰略聯防也回到七十年代以前的格局;華盛頓信誓旦旦不會放棄一個民主自由的盟友,如果中美真的要在台灣一戰,將會是過去所有發生過的意識形態之戰最嚴重的一次。


至於香港,中英在九七主權移交時已避過一戰,但美國卻像其他後殖民地的干預一樣,把香港視為反共的戰略據點,九七後之所以沒觸發意識形態之戰,主因是「一國兩制」保住了香港資本主義。美國有機會可以用各種經政教育文化外交,加強香港的反共勢力;鄧小平早認識這危險,習近平最近也重提不容香港反共,近月的連串政治事件,美國密切關注,並開腔要北京不要做錯的事,北京則反擊說美國不要干預香港事務,香港會不會變成後殖民地的意識形態戰場,且拭目以待!

作者鄭赤琰為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原文:信報 2019-08-09評論 (作者授權轉載)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2215525/%E6%84%8F%E8%AD%98%E5%BD%A2%E6%85%8B%E7%9A%84%E6%88%B0%E7%88%AD%E6%98%AF%E5%BE%8C%E6%AE%96%E6%B0%91%E5%9C%B0%E7%9A%84%E7%81%AB%E8%97%A5%E5%BA%AB
原圖:http://images.takungpao.com/2017/1128/20171128045243666.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Klaus Lee
郑先生。这里要指出你一个误点。侵华日军从来没有超过一百万。1945年日本投降,向国民政府交出的人数,连同中国受降区包含的越南和台湾,总共110万。所以三百万的数字是不正确的。这一百万里面,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对抗了一部分,这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而八路军也不是游击队。东北方面,几十万关东军是由苏军受降的,没有包含在中国战区里面,但也跟游击队关系不大。
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