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人的需求真的是無限的嗎?

何濼生 2019年05月13日 12:00

何濼生:「其實,人類的需要本來差異不大亦非無限,但基於文化的薰習,很多人不但沒有掌握到創造心理產品的能力,反而染上了『錯誤』的文化,反而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有觀點認為,文化可以不同卻沒有對錯。但如果某種文化使人更遠離心理上的滿足,損害住戶生產函數的效率,我會說這種文化就是『錯誤』的文化。」

其實,人對物質上的需求顯然是有限的。我們的身體的一切生理需要都有限。衣食住行的需要都有限。但是人不會滿足於物質上的滿足;人還要追求心理上的滿足。

筆者初接觸經濟學時,對書本和老師指「資源有限、需求無限」頗感困惑。資源有限當然是事實,但人類的需求怎麼會是無限的呢?以我們有限的生命、有限可用作進行消費活動的時間,吃的穿的乃至住的, 都不可能「無限」。由於消費是流量(flow),只要時間有限,我們能盡情消的就不可能無限。

跟老師討論,老師說欲望無限是因為:人的基本需求滿足了,就會追求更優質的消費。對更優質的消費沒有止境,因此人就是不會「知足」。由於欲望無限,資源無法全都滿足,於是出現短缺(Scarcity)的局面,人被迫作取捨,人間便有了「經濟學」。”Non satiety”或 「人就是永遠不會知足」,成為當今經濟學學生都視為不變的鐵律。

然而,多年來我對這論述並不滿意。

追求心理上的滿足

其實,人對物質上的需求顯然是有限的。我們的身體的一切生理需要都有限。衣食住行的需要都有限。但是人不會滿足於物質上的滿足;人還要追求心理上的滿足。

可惜多年來經濟學從未正視人要追求心理上的滿足的事實。經濟學書本從來不把追求心理上的滿足視作經濟學的範疇。近年雖然行為經濟學逐漸引起關注,卻未曾堂堂正正把追求心理上的滿足納入經濟學的研究範圍。

筆者2014年出版了《快樂的心理學和經濟學》(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of Happiness )一書,正式提出Mental Good 的概念 ,提出Utility(且譯作住戶效益)乃由Mental Good(心理產品)和Physical Good(物質產品)所決定,而此兩者均按住戶生產函數(Household Production Function)由投入(包括時間投入和市場產品投入等)轉化而成。

按這邏輯,金錢雖然能用以購買市場產品(包括服務),卻不一定能為住戶帶來滿足。人類對物質產品的需求雖然有限,而金錢亦確可滿足一切物質上的需要,但心理上的需要並不能輕易獲取。心理上的需要,諸如自我形象、別人的關愛、別人對自己的接受和肯定、成就感、自在感、安全感,等等,對快樂或滿足感都十分重要,卻必須靠自己的住戶生產函數自行實現,住戶生產函數則取決於文化和個人的學習。在崇尚物質消費的文化影響下,很多人基於經年養成的性格和習氣,很費勁很化錢都無法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反而更表現出炫富、自私、貪婪的行為。

其實,人類的需要本來差異不大亦非無限,但基於文化的薰習,很多人不但沒有掌握到創造心理產品的能力,反而染上了「錯誤」的文化,反而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有觀點認為,文化可以不同卻沒有對錯。但如果某種文化使人更遠離心理上的滿足,損害住戶生產函數的效率,我會說這種文化就是「錯誤」的文化。


原圖:https://mk0masterinsighayvuk.kinstacdn.com/wp-content/uploads/2019/05/shutterstock_344001422-928x522.jpg


原文:灼見名家 2019-05-03 評論(作者授權轉載)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經濟學迷思剖析:人的需求真的是無限的嗎?/

作者何濼生為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