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俄烏衝突持續未解,巴以緊張局勢仍未平息。然而,近期美國掀起的全球關稅戰卻成為焦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深遠,其衝擊力不亞於傳統戰爭。自4月2日美國宣布加徵關稅以來,全球股市應聲下跌,多國經濟增長預期普遍下調1%-2%,財富縮水程度堪比俄烏衝突與巴以衝突的經濟損耗總和。
回望上世紀80年代至2020年代,是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許多經濟體藉助全球化浪潮實現騰飛,無數人憑藉努力實現階層躍升。然而,如今國際局勢動盪,經濟增長受挫,而這場規模空前的關稅戰竟由全球最富裕的國家發起,其意圖似乎直指全球化經濟體系,甚至可能阻礙人類共同發展的進程。儘管近期美債市場波動促使美國宣布暫緩加徵關稅90天,但唯獨針對中國的措施仍在繼續。面對壓力,中國沉着應對,堅定維護自身利益,展現出大國的擔當與智慧。
關稅戰的矛盾邏輯
美國以貿易逆差為由加徵關稅,但這一理由顯然站不住腳。美國選擇進口中國商品,正是因為其性價比更具競爭力,貿易本質是雙向選擇的結果。當前,美國對華商品關稅已上調至145%,而中國亦反制至125%,如此高的稅率幾乎使雙邊貿易難以為繼。若僵局持續,兩國貿易額或銳減八成以上。
面對挑戰,中國已未雨綢繆。近年來,中國通過增發國債、穩定樓市股市、擴大內需等一系列政策,增強經濟韌性,以應對外部衝擊。儘管短期內難免受到影響,但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固,長期仍具發展潛力。
香港的機遇與角色
作為國際自由港,香港長期對美貿易保持順差。儘管美國同樣對香港加徵關稅,但香港並未採取對等反制,以維持其自由貿易優勢。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高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最高順差來源地之一。然而,美國近期宣布對中國商品的加稅政策同樣適用於香港,此舉可能促使部分貿易轉向稅率較低的英國、澳大利亞等市場。
儘管如此,香港仍具獨特優勢。由於港府未對美國商品加稅,香港市場的美貨價格將低於內地,有望吸引更多內地消費者。同時,美國買家在香港採購中國商品也將享受更低成本,“購物天堂”的吸引力或將再次凸顯。
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作為聯通內外的橋樑,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進一步鞏固。隨着內地企業與人才加速流入,以及旅遊業復甦,香港經濟有望迎來新的增長動力。短期來看,股市和樓市或面臨波動,但在國家政策的托底下,市場穩定性將得到保障。
總體而言,全球貿易格局正在重塑,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以穩健的策略應對變局,而香港憑藉獨特優勢,仍將在新時代中找到自身定位,高端人才企業聚集之地、國際金融中心樞紐地位、IPO股票上市集資中心,以及創新科技產業未來的大力發展等等,香港將繼續譜寫繁榮新篇章。
作者: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及常務顧問 蔡志忠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