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住宅樓市的買家之中,以普通話拼音名字登記的佔總成交24%,其中一手樓更高達近40%,創出歷史新高。港府並非給予他們買樓優惠或回贈,而是將買樓所徵收的物業印花稅調整到與香港人一樣,單憑這條公平的待遇,足以讓外地買家瘋狂入市。這座城市的活力將會再度慢慢呈現,原因是它不斷在優化自己,推陳出新,去蕪存菁。
不必勉強鼓勵港人多生孩子,從生小孩到撫養成人,除了會花費政府大量資源,父母還得付出大約港幣500萬元左右的金額,來培養孩子成才。因此港府的高才優才和投資移民計劃,不但能夠吸引資金投資香港,同時有更大的功能,就是吸納大量的優質人才移民來港,節省了香港20年的培養時間和金錢。
市場在不斷交替,人口在互相轉移。物業擁有者的改變,為香港帶來新的氣象,將來會有愈來愈多的新移民成為業主,而逐漸老化的本土基層族群,仍然得到充分照顧,會有更多的公屋和資助房屋供他們選擇;另一方面,人口也在互相轉移,人們擔心走了一大批人,減少了大量的勞動力,但卻有更多的優才高才迅速填補,工作崗位的轉換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港府進一步放寬人才學歷和投資要求,完全符合打造千萬人口城市的要求。還有一點,香港8所重點大學的非本地生收生上限,由資助學額的20%倍增至40%,港府銳意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為教育板塊帶來很多商機,增強本港經濟動力。
自由經濟很珍貴 傳統產業須保護
以上的轉變對香港來說利多於弊。有人擔心外地新移民進入,會與低下階層搶工作崗位、爭奪本地資源,而學生的大幅增加,又憂慮會與港人競爭學位等等。其實非也,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大都會,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就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價值,資金可以自由進出,人口能夠移出移入,才更加令世人嚮往,更顯示這座城市的珍貴之處。
儘管過去幾年港府在財政方面失去了預算,赤字的確很嚴重,今天需要亡羊補牢,重新激活「生金蛋」產業,但是在其他方面的政策尚算不錯。尤其是在長遠發展規劃方面,打造香港成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令大量資金匯集香港;創造千萬人口城市,引入高端人才,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展望未來,香港需要嚴守「量入為出」的施政方針,保護好能帶來穩定收入的傳統產業。因此,既要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努力發展創新科技,也要重振樓市股市和旅遊零售飲食等相關行業,全力以赴拼經濟,多元發展創未來。
作者蔡志忠為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及常務顧問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659374d6a7a3fd74f77dd8796e87be31/2024-03/WhatsApp_Image_2024-02-24_at_16_52_32_1_.jpe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