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是生命上下浮沉的流轉,生命在不同世界的經歷。印度教、佛教、道教及西方的哲學有這種觀念。佛教的六度輪迴,生命會在三善三惡道中升降浮沉,可以通過努力俢行上升,直至覺悟跳出輪迴,得到絕對生命自由。佛教的六度輪迴,在每天的生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念念之間,在輪迴之中。中國有些人説「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就是深信輪迴的講法。這當然與陳凡局長引用作高鐵完工開通的意義不同。
人生命是否有輪迴,科學上未有確証。輪迴說和種姓思想,讓信的人甘心忍受今世的不幸和無奈,安份活在指定的階層上,只有等待來生。這種思想,在印度可以帶來社會穩定。是愚是智,到死都不知到能否悟出個道理。對於貧富懸殊嚴重的印度社會,減少了階級矛盾,執政者一定會樂於接受這種思想。
特區政府承接了殖民政府格局,既要處理民生事務,又要集中處理政改,更要應付泛民主派的拉布,與逢政府議案必反的攻擊。特區政府施政受到阻塞,只能以重商輕民生的方式維持。當政商階層壟斷,香港的階層格局因此而開始改變。香港管治者和商界,以及大企業成了香港的最上層。中低層社會的下一代,因為特區政府在政治改革政策上的錯誤,加上多年來在房屋問題上的糾纏與拖延,做成今日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基層失所難以維持。香港社會成了印度種姓制度,婆羅門永遠鞏固,首陀羅永遠就是首陀羅。年青人若非大學專科畢業,根本無法憑知識改變命運,無法從基層的人間走上政商的天堂。
香港社會被既得利益集團把持,年青人無出路所以怨,在於基層房屋不足所以恨,在於政府自以為是,固步自封又軟弱無能,所以無奈。內地出現了一詞「躺平」,最初的解釋是「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後來被內地年青人用作表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的口號。內地社會急速發展,年青人對未來充滿迷惘,有些年青人已直接將「躺平」解釋為「站不起來,又不願跪著,那就索性躺平」。這是對社會的一種很消極的抗爭。香港的這一代年青人,有很多一早已經「躺平」,而且對政府心生怨恨,甚至埋怨國家。他們等待的不是輪迴,而是機會,這個機會是破壞或是建設,就看特區政府的施政了。
原圖: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st/5ae8ca9467be6fd3cbe02b425606a379/stheadline/inewsmedia/20200922/_2020092216280780092.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