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時事

中國經濟不打無把握仗

2021年03月15日 12:30

李秀恆:「受到全球疫情持續的影響,中國內陸城市許多中小微企業的經營仍面臨著不少挑戰,加上去年才剛剛完成了全面脫貧工作,如何守住脫貧成果,防止貧困戶重現,才是中央最為重視的問題。因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多項如延長增值稅優惠期限、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等,並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將「三農」問題列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反映中央不追求「虛增長」,而是期望經濟可以平穩地逐步上揚。要知道,現時中國經濟已不再是改革開放初期著重數字上增長的時期,而是強調高質量、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經濟增長才能行穩致遠,並且為社會及民眾帶來長期穩定的經濟實利。」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5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中央再次為國內生產總值(GDP)設定了6%以上的增長目標,除令外界感到意外,也反映中央對中國經濟及產業於疫後復蘇的信心。

 事實上,今年不僅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亦是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遠景目標紮根、打基礎之年,因此中國經濟仍須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以帶動整體社會持續發展,加上疫後經濟復蘇及「雙循環」發展的大背景下,藉著設立增長目標,可為內地企業發展和民生就業提供一定的保障,6%以上的增長符合實際需要和提升士氣的作用。

「六穩六保」超額完成

去年由於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兩會延遲至5月才召開,而當時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的不確定性因素升溫,且內地仍須嚴防疫情大幅反彈,因此總理李克強並未對經濟增長設下目標,而是將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了穩就業、穩外貿和保民生等「六穩六保」方面,並且引導各行各業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和創新的發展。

這一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令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GDP總量也取得了百萬億的歷史性突破。由於抗疫的成功,中國以強大生產力支撐了全球各國的防疫及製造業,進一步使中國成為國際生產鏈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強化了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於內地完成全面消除貧窮人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後,中央可以重新將精力放到經濟發展方面。

外界也普遍看好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底發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便預測,2021年中國GDP將增長8.1%;高盛、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則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將在7.5%至9.5%之間。加上今年中國首兩個月出口總值超過了4688億美元,按年大增60.6%,採購經理指數(PMI)等先行經濟指標,亦長時間保持在50%的枯榮線以上,顯示出中國經濟疫後復蘇力度極強。

務實應對內外挑戰

當「6%以上的增長目標」公布後,外界馬上有聲音稱,中國今年的增長目標應定在7%至8%之間似乎更為合理,中央似乎顯得太過保守。然而,鑑於全球(特別是歐美等國家)目前仍受疫情困擾,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加上中央需要考慮和統籌未來幾年的整體發展,因此將增長設定在「6%以上」,顯然是不打無把握的仗,既務實,亦可避免預期目標每年忽高忽低所引發的各種揣測。

 事實上,受到全球疫情持續的影響,中國內陸城市許多中小微企業的經營仍面臨著不少挑戰,加上去年才剛剛完成了全面脫貧工作,如何守住脫貧成果,防止貧困戶重現,才是中央最為重視的問題。因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多項如延長增值稅優惠期限、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等,並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將「三農」問題列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反映中央不追求「虛增長」,而是期望經濟可以平穩地逐步上揚。要知道,現時中國經濟已不再是改革開放初期著重數字上增長的時期,而是強調高質量、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經濟增長才能行穩致遠,並且為社會及民眾帶來長期穩定的經濟實利。

全文載自:2021-03-11 《商報》評論 (作者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https://www.hkcd.com/content/2021-03/11/content_1254492.html

原圖:新華社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