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中日加強合作 特朗普功不可沒

劉仁杰 2018年11月04日 12:00

劉仁杰:「總的來說,今次中日兩國可以展示高度誠意的去合作,甚至不惜避開兩國有爭議的話題,全因兩國已同時感受到美國與特朗普政府的反口覆舌及自私行為。中國需要日本,以減少兩面作戰的風險;日本需要中國,不單止是經濟因素,更有「唇亡齒寒」之慮,所以兩國領導人一拍即合。雖然這種友好關係絕不會一帆風順,兩國基本分歧亦並未解決,但在面對特朗普的壓力下,大家都能找到共同利益點。看來今次中日合作,特朗普真的「功不可沒」!」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周率領龐大代表團,以《中日友好條約》簽署40週年為由訪華,這是自2012年日本政府宣佈把釣魚島「國有化」以來,第一次有日本首相官式訪問中國。安倍起行前曾表示,今次訪問期間,有意將中日兩國關係提升至「新階段」,而在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安倍提出的中日交往「新三原則」:「化競爭為協調」、「成為合作夥伴而非威脅」、「推進自由公平的貿易」,更得到習的首肯。外界都指,今次安倍訪華,能令兩國關係進入新一頁。不過,筆者認為,兩國皆有改善關係是一個理由,但更重要的潛台詞是,基於特朗普的對中日兩國的政策,以及兩國發展的需要,令兩國不能不走在一起。安倍訪華的目的,是希望在中美兩大國間尋求平衡;而中國亦希望借改善中日關係,減少後顧之憂並強化自身經濟發展。因此一個是左右逢源找機會,另一是借力打力尋盟友,最後結果當然是一拍即合!

先看看為何中國兩日今次可以如此高調地合作,而特朗普又是如何促成中日兩國的「合作」?

政治方面:

首先,貿戰陰霾  籠罩兩國:

中美貿易戰自7月開打以來,中美兩國已互相對對方過千億美國進口貨品開徵關稅。事實證明,中美兩國在貿易戰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而美國雖然提議在月底G20峰會期間安排「習特會」,但同一時間卻不斷放風要求中國讓步,否則另一輪關稅清單就會附上。有關行動令外界質疑特朗普對與中國展開和談的誠意。

另一方面,就日本來說,正如早前出席「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論壇,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所指,雖然美日兩國在9月時達成新的貿易協定,但他擔心日本會成為貿易戰的第二個目標,當中特別是汽車產業:「相信日後會進攻」。因為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亦達到690億美元(約5400億港元),近三分之二是日本汽車收入,特朗普在當時只是暫時同意不對日本進口車提高關稅,即為這方面留下了一條「尾巴」。因此鳩山有此想法亦不無道理。

面對咄咄逼人的特朗普,作為現今世上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及日本,實在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互相對抗,相反,如能在部份領域合作,對中日雙方都更有利。

其次,北韓問題  摒棄在外:

一向以來,就北韓核問題談判,一直是舉行「六方會議」的。但自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多次拋棄這個談判機制,自行與北韓協商。如早前的「特金會」、國務卿蓬佩奧訪朝,以及裁減核設施等等,都是由美國與北韓自行處理,中日兩國皆被「晾曬在一邊」。這絕對會令中日兩日首腦「不是味兒」,因為涉及自己附近的國家安全,自己竟由局內人變成局外人,這令中日兩國首腦即時多了一個共同話題。

再者,避談爭議  只論共識:

今次安倍訪華另一個特點就是兩國領袖都只談共識、利益,兩國間的爭議完全沒有提及。如釣魚台問題,軍備競賽、台灣問題或中日軍艦海上對峙等負面問題,兩國領導人都絕口不提。在「你讚我的好,我念你的乖」的情況下,兩國希望改善關係的意圖十分明顯!

經濟方面:

首先,擱置爭議  經濟行先:

隨同安倍訪華的,亦有多達500人的商界代表團。龐大的商界代表人數,令今次訪問「經濟咪」十足!中美貿易戰下,中美兩國互相提高關稅,令中國貨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大增。中國除了努力打開新的海外市場之外,另一方面亦希望透過提升內需減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日本自中日建交後,是投資內地重要外商來源之一,日產、富士等大公司亦在中國設廠或與中方合資生產。中國要加大內需,吸引日企合作必不可少。而據統計,日本對華投資總額已達33億美元,全球7萬多家日本海外企業,當中有3萬多是在中國。而最新調查顯示,超過9成的日企決定未來一至兩年要留在中國,近5成企業還要擴大產業規模。在日本企業看來,中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是不能忽視的。

另一方面,日本自安倍上台後,推出「安倍經濟學」(實質為量化寬鬆政策),試圖以貨幣貶值提高日本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過有關政策已被證明成效不彰。面對經濟困境,安倍已再沒可能透過「印銀紙」來刺激經濟;中國龐大的市場及勞動力,對日本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赴中美貿易戰期間,進軍中國,取代美企在內地市場的份額,對安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出路。正如香港公開大學助理教授趙雨樂所指:「中國市場龐大,但需要日本的技術支援,兩國將來可以在貿易重大投資項目上,由日本發揮資金鏈的作用,而中國則提供人力、物力的援助,加強兩國的合作。」

其次,「一帶一路」vs「CPTPP」: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希望沿著古代中國的陸上及海上絲路發展,令沿線國家能夠「互惠共贏」;而之後開設的「亞投行」亦吸引到不少國家出資加盟。面對中國的大戰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即時提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對抗,希望組成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以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不過隨著特朗普上場後,美國即由自由化貿易變成「單邊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其後特朗普更宣佈退出TPP。其後,餘下國家則重新組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掀頭者則變成日本。

今次安倍訪華,言談間多次大讚「一帶一路」構思,並表明希望原本不在範圍內的日本亦可以參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指,CPTPP協定現時由日本帶頭,但日本明顯知道自己沒有美國的實力,不敢刺激中國,因此主動向中國釋出善意。

最後,貨幣互換  加強便利:

在安倍訪華期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出公告,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延長期限。同時,雙方亦簽署了在日本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相關內容,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授權中國銀行東京分行擔任日本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日本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建立將有利於中日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兩行加強本幣互換及結算,有利經濟活動的穩定及加強,顯示中日兩國在中美貿易戰、美日經貿協議中,都領略到特朗普的不可信,因此與其依靠特朗普政府,不如選擇「合則互利、分則兩傷」的中日雙方作為合作對象。

民間方面:

近年,當中日發生主權爭執時,中國不少城市都會出現「反日潮」,甚至「罷買日貨」事件。中日兩國除政經交流外,民間交流亦是重要的一環。據「中日關係輿論調查」顯示,42.2%受訪中國民眾,對日本印象表示「好」或「相對較好」,但日本受訪者對華持有好印象的比例僅為13.1%。改善民意基礎是中日提升務實合作的著力點,這一點兩國高層都有共識。中國亦希望借今次安倍訪華,在民間合作、交流上進行突破。 總的來說,今次中日兩國可以展示高度誠意的去合作,甚至不惜避開兩國有爭議的話題,全因兩國已同時感受到美國與特朗普政府的反口覆舌及自私行為。中國需要日本,以減少兩面作戰的風險;日本需要中國,不單止是經濟因素,更有「唇亡齒寒」之慮,所以兩國領導人一拍即合。雖然這種友好關係絕不會一帆風順,兩國基本分歧亦並未解決,但在面對特朗普的壓力下,大家都能找到共同利益點。 看來今次中日合作,特朗普真的「功不可沒」!   原圖:https://hk.news.yahoo.com/%E7%89%B9%E6%9C%97%E6%99%AE%E5%A0%85%E6%8C%81%E9%97%9C%E7%A8%85%E5%8A%A0%E7%A2%BC-%E4%B8%AD%E5%9C%8B%E6%88%96%E6%8B%92%E7%B5%95%E8%AB%87%E5%88%A4-224555421.html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11/1121941111_15104735844721n.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