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時事

啟德河活化 景色優美 可禦200年一遇大雨

2018年03月30日 10:00

啟德河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過去曾是水浸黑點。改善工程歷時7年,將於下年峻工。工程完成後,啟德河將可抵禦200年一遇的大雨,免卻附近居民水浸之苦。啟德河水中及兩岸栽種不少花卉,並設觀賞區,成為市民消閒散步的好去處。

渠務署日前舉行簡報會,指自11年展開的啟德河改善工程(黃大仙段)將於下月,趕在雨季來臨前完成。屆時排洪能力料可增加約1至1.5倍,將可抵禦200年一遇的大雨,紓緩黃大仙及新蒲崗道一帶的水浸風險。

啟德河總長度2.4公里,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渠務署署長唐嘉鴻指,為提升河道的抗洪能力,將原有的河道挖深1米,並在交通繁忙的彩虹道下方加設長400米的箱形暗渠。由於啟德河為東九龍主要河道,亦要確保施工期間啟德河得以疏導雨水,工程面對不少挑戰。但他亦指,啟德河現時有超卓的排水能力,足以令2015年黑色暴雨造成的水浸情況不再復見。

啟德河原為「啟德明渠」,早於百多年前已開始修建,渠務署特意保留沿東光道的一段已有70年歷史的麻石牆,沿河設置幾個觀賞區,讓市民欣賞美化後的河道。同時加入大量綠化及生態元素,在兩岸近八成地點種植桃紅色簕杜鵑,在河牀中栽種水蔥、文殊蘭、桐花樹這3種水生植物,並加設多塊導流石、用假石設計成魚洞,使啟德河適合魚類棲息。唐嘉鴻更指下午4、5時後,市民更可以有機會看到小白鷺。啟德河活化後,不但排洪力強,更成為市民觀景、散步的好去處。

原圖︰http://static.stheadline.com/stheadline/news_res/2018/03/28/151448/i_790x525_307950226.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