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鮑威爾高息政策 利小我損大眾

蔡志忠 2025年11月03日 11:49

蔡志忠:的確,鮑威爾奉行的高息措施,使美國銀行在過去幾年的高息時代透過這種利率差,獲得了高達1萬億美元的巨大財富收入。然而這只是小部分金融機構有所得益,大多數美國民眾和各種傳統產業,卻因高息環境加重了生活和營商的負擔,這種「利小我損大衆」的自私行為,不但損害了美國本土的利益,也累及香港經濟發展。香港受制於聯繫匯率,引致長期處於高息環境,這就讓一衆中小企業變得負債累累,商業地產更是因為借貸過重而面臨重大風險。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_hk

美聯儲局如預期上周三宣布連續第二次減息0.25厘,香港主要銀行也跟隨減息0.125厘。美國當局表示將於12月1日起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不過,主席鮑威爾強調,聯儲局並未就12月會議政策走向作出決定,是否再次減息未有定論。由此可見,鮑威爾是強硬的高息主義者,今天全球幾乎所有經濟國家都處於低息環境,世界各國貨幣在不斷減息下大幅貶值,而鮑威爾仍然堅持走高息強美元路線,的確讓外界感到匪夷所思。

如果美聯儲跟隨世界各個經濟國家一樣,盡快將利率減至2厘左右,對美國整體經濟會是利多於弊。原因是利率調低美國的通脹不會大幅提升,反而可舒緩有惡化趨勢的失業率,提振國內經濟和刺激低迷消費。那麼鮑威爾為何一直要堅持高利率?外界有人形容,這是鮑威爾非常愚蠢和自私的行為,為了幫助美聯儲銀行賺取巨額息差,完全不理會傳統行業的死活、商業物業的沉重負債、以及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還好,估計他的任期只能做到明年5月份。

的確,鮑威爾奉行的高息措施,使美國銀行在過去幾年的高息時代透過這種利率差,獲得了高達1萬億美元的巨大財富收入。然而這只是小部分金融機構有所得益,大多數美國民眾和各種傳統產業,卻因高息環境加重了生活和營商的負擔,這種「利小我損大眾」的自私行為,不但損害了美國本土的利益,也累及香港經濟發展。香港受制於聯繫匯率,引致長期處於高息環境,這就讓一衆中小企業變得負債累累,商業地產更是因為借貸過重而面臨重大風險。

當Hibor下跌至2厘  商業地產將U型反彈

不知道讀者是否明白,銀行對於工商物業和住宅物業的按揭申請是採取不同態度的。工商物業不容易獲得銀行按揭,即使獲批,大多數的按揭成數極低,且均以同業拆息(Hibor)加1.5厘左右計算,由於Hibor長期在3厘至5厘左右,供樓利率便在4.5厘至6.5厘之間,對於工商物業的業主來說相當吃力;而在住宅方面,供樓利率是以最優惠利率(俗稱P)計算,目前市場供樓利率一般是P-1.75厘,即等於3.25厘,也可以選擇固定利率,如匯豐銀行就推出定息貸款計劃,首3年或5年的按揭可以做到鎖定利率低至2.73厘。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得出,工商物業的融資成本比住宅高出近倍。過去幾年,許多工商物業持份者出現財困,是因為供樓負擔沉重,收取的租金又大跌3成以上,加上過去幾年樓價急跌,銀行進行Call Loan等等。終於等到減息周期來臨,供樓利率開始下調,住宅樓市直接受惠,「供平過租」個案陸續出現,樓價從上半年跌1.41%,到今天回升了3.11%。筆者認為,籍著住宅市場銷情報捷,工商市場也將開始見底,而這個U型的底部需要打造多久,似乎美國減息速度,更重要的是Hibor何時能回到正軌。

首先講講供樓利率,頑固的鮑威爾最終接受現實開始逐步減息,當有一天Hibor回到2厘以下的時候,超跌的工商物業就會開始反彈;其次是供應過剩問題,正如在最嚴峻的甲廈市場,空置率高達17%左右,何時才能消化這些空置單位?以筆者的認知,甲級寫字樓從來都是高空置率的,在經濟蓬勃的2015年至2019年,香港甲廈的空置率錄到8%至10%。要返回當年的興旺時代並非不可能,港府已停賣商業用地,容許寫字樓更改為學生宿舍等等,都對工商市場帶來利好因素。今天港島核心區甲廈的空置率在12%左右,其價格暴跌了5至7成,顯得非常吸引,難怪眾多財團已在不斷趁低吸納之中。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