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與普京會晤之後,又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及歐洲國家的領袖會面,希望能達至俄烏停火的協議。不過,外界並不特別看好停火協議,原因是不論是俄羅斯、烏克蘭,還是歐洲國家,中間還有多個問題,看似很難達成一致,但在奉行強權至上的西方世界,一切最終仍由美國說的算,在「美國優先」原則之下,歐洲、烏克蘭所關注的切身利益,根本就不是個事。一切都是拜登的錯,責任和錯誤都由拜登承擔。
從俄羅斯的角度,俄烏戰爭的起因是北約東擴,要結束這場戰爭,條件就是烏克蘭要去軍事化,不能加入北約,也不能有北約的軍事力量進駐,因為這會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威脅。俄羅斯用了三年的戰爭,爭取這一目標,不可能輕易在這一點上,放棄自己的立場。
從烏克蘭的角度,經歷一場俄烏戰爭,烏克蘭已經五體俱傷,傷入肺腑,只靠自己,已經無力保障安全,必須要有美國和北約的軍事力量入駐,才可以築起安全的保障,因而,在停戰協議上,損失土地事小,失去保障事大,他們不可能放棄尋求美國和北約軍事保障作為停戰的重要條件。
從歐洲的角度,放棄烏克蘭,等於過去多年的努力都白費,歐洲因此遭致的損失將無可挽回。而且,未來還須背負起軍事援助烏克蘭的重擔,無疑是百上加斤,感到吃力,更有可能進一步拖垮歐洲的未來發展,想想都感到憂心,又怎麼能輕易答應?
說到底,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美國為了其全球霸權,拖帶着歐洲,更逼迫烏克蘭走上了戰場,以為可以一舉擊敗俄羅斯,消除阻礙其稱霸全球的一顆絆腳石。但俄羅斯畢竟是一個擁有核武的軍事大國,美國想透過代理人戰爭,打敗俄羅斯、拖垮俄羅斯的夢想未能達成,反而要為這場戰爭,付出沉重的代價。
特朗普上台之後,奉行「美國優先」戰略,就是一切都以美國是賺還是賠作為標準,因而急於想停止俄烏戰爭,讓美國盡快止蝕。不僅如此,特朗普更要求澤連斯基償還美國巨額款項,錢不夠的話,就以礦場資源相抵,又要求歐洲提高軍費預算,擔起保護烏克蘭的責任,從中賺回一筆。
因此,如果只從美、俄、烏、歐各自利益的角度,很難相信他們可以就停戰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外界也並不特別看好。不過,在一直信奉強權政治邏輯之下,誰的實力最強,誰就最有發言權,甚至決定權。歐洲甚至可以把特朗普稱為爸爸,烏克蘭自然更不用說,一切最終還是要由特朗普說的算。相信普京也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欲借特朗普之力,讓歐洲和烏克蘭屈服,這也可以說是現代版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特朗普主導之下,美、歐、烏最容易取得的共識,就是認同一切都是拜登的錯,最終不論特朗普做了怎樣的決定,歐洲的損失只能找拜登去算賬,烏克蘭失去的國土、死亡的人口,還有因此背上的沉重債務,也全都是拜登的錯。
而特朗普,則要一方面要繼續從這場戰爭中,收割巨額利益,另一方面,更要因促成停戰,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站到至高無上的位置。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