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中美AI較量 電力決勝

說書人 2025年08月18日 13:32

說書人:遙想當年,美國正是以電力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贏家,誰想到到了2025年的今天,這個當年的利器會變成今天AI發展路上的最大「絆腳石」。商人總統特朗普上任至今,事事都「賺到盡」、「威到盡」,不知AI這個在他甫上任就極力打造的心頭好,在運行期間竟然時不時要「閂水喉」,會不會氣到跳腳?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_hk

中美科網巨頭正要在AI(人工智慧)這片「藍海」爭取最大份額之際,電力供應這一基礎項目竟然成為這場科技爭霸的關鍵因素。中國古有「巧婦難為無米炊」之譏,時至今日,莫說是米,五牲都已備齊,居然沒有火,那將是一個何其滑稽的光景。

據統計,美國科技巨頭Google、微軟、亞馬遜和Meta今年預計將在AI資本支出上投入近4,000億美元,主要用於建設AI基礎設施。然而,在正要大展拳腳之時,Google於8月4日竟與美國兩家電力公司達成協議,承諾在電網緊張時主動降低AI運算負荷。這種「自斷經脈」式的妥協,暴露出美國電力系統的致命短板。德勤數據顯示,美國電網在極端情況下的儲備能力不足15%,這種脆弱的供電體系根本無法支撐AI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反觀中國,經過數10年的戰略布局,已建成全球最強大的電力供應體系。中國的電力儲備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意味著實際供電能力是需求量的兩倍。這種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為AI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阿里巴巴宣布未來3年投入3,800億人民幣用於AI和雲基礎設施,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計劃,正是建立在對電力供應的絕對信心之上。

中美電力系統的差距,本質上是發展理念的差異。美國長期依賴市場機制調節電力供需,私營資本主導的能源投資往往追求短期回報,導致基礎設施更新嚴重滯後。據統計,美國31%的輸電設備已超期服役,新建項目審批程序繁瑣冗長。這種碎片化的能源體系,在面對AI產業突飛猛進的用電需求時,顯得捉襟見肘,最終在AI革命來臨時「掉鏈子」。

中國則將電力供應視為國家戰略資源,通過系統規劃和持續投入,構建起完備的能源保障體系。截至2023年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比10年前增長了10倍,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約佔全球的40%。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正在規劃建設22座新型核反應堆,專門為未來AI發展提供動力。這種未雨綢繆的戰略眼光,讓中國在AI競賽中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遙想當年,美國正是以電力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贏家,誰想到到了2025年的今天,這個當年的利器會變成今天AI發展路上的最大「絆腳石」。商人總統特朗普上任至今,事事都「賺到盡」、「威到盡」,不知AI這個在他甫上任就極力打造的心頭好,在運行期間竟然時不時要「閂水喉」,會不會氣到跳腳?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