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美國贏了關稅戰?言之尚早!

文武 2025年08月04日 14:22

文武︰最後一點,特朗普打關稅戰,最終的目的,是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令美國再次強大。不過,僅靠對各國提高關稅,逼迫各國投資美國,對美國開放市場,未必能達至這一目標,美國之所以失去製造業,並非因關稅而引起,而是美國的制度和經濟模式所決定的,不改變美國的金元政治格局,不改變美國的金融資本主導一切的格局,美國不可能重新發展出強大的製造業。說到底,發展製造業要靠美國自己去努力,而非靠向全世界各國施壓掠奪,特朗普的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 記得Follow我哋 👇

IG: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youtube.com/@silentmajority_hk

美國在與歐盟和日本等多個國家達成新的關稅協議後,特朗普宣稱他已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美國是否真的在關稅戰中已經取得了勝利?最少在目前的這一階段,恐怕是言之尚早,其實一切都未成定勢。

美國之所以宣稱已經在關稅戰中取得了勝利,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認為已拿下了歐洲和日本,這兩個與美國存有龐大貿易逆差的經濟體。歐盟已同意將輸往美國的貨品的關稅,定為15%,同時還須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採購7,500億美元的能源。

如果只從這些數字看,美國肯定是贏了。不過,這些數字最終能否變成現實?這一協議對歐洲國家並不公平,如果全部都落實,將會令歐洲國家遭受巨大損失,甚至沉重打擊他們的工業、農業。而與美國簽定協約的歐盟,又不具有堅強的執行力,歐洲各國隨時會因應自己國家的利益,不承認或者不執行這項協議,那麼美國與歐盟的協議,就只能變成一紙空文。

美國與日本達成的協議,同樣也是在逼迫日本付出龐大代價基礎上的協議。美日雙方同意將日本輸往美國貨品的關稅,定為15%,比特朗普在4月2日提出的所謂「對等關稅」低,但仍然是很不合理的關稅。作為代價,日本須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用於能源、半導體、關鍵礦產等重要產業,還須開放市場予美國汽車、卡車、稻米及特定農產品,並採購100架波音飛機與80億美元農產品。

這樣的協議如果真的都落實了,估計日本也很難承受得起。日本的工業和農業持份者,皆會作出強烈的反對,而日本也正處在內部政治動盪之時,如果日本領導人發生變更,這一協議是否仍然會得到認可,也還是一個疑問。

筆者之所以認為,美國宣稱贏了關稅戰仍言之尚早,除了上述所說變素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美國與中國也尚未達成協議。

中國「不跪」立場堅定

在特朗普發起的全球貿易戰中,全世界大約只有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敢於堅定地表明「不跪」,並且對美國作出強有力的反制,讓美國感受到痛苦。中美雙方團隊7月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三次會談,雖然雙方認為這次會談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但未就關稅達成新的協議,雙方僅同意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國反制措施,展期90天。

同時中方強調,中方立場明確且一貫,不認同美國的所謂「對等關稅」,願意在平等基礎上協商對話,處理分歧,解決問題,同時中方強調,中國的發展權利不容損害,維護自身核心利益和發展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任何企圖透過施壓迫使中國做出原則性讓的想法,都不切實際。

這就是說,不論美國如何施壓,中方不會作出類似歐洲、日本那樣,以損害自身利益為代價的協議。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中美之間的關稅協議,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經濟都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中美未達成協議,實不能說這場關稅戰已經有了結果。

最後一點,特朗普打關稅戰,最終的目的,是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令美國再次強大。不過,僅靠對各國提高關稅,逼迫各國投資美國,對美國開放市場,未必能達至這一目標,美國之所以失去製造業,並非因關稅而引起,而是美國的制度和經濟模式所決定的,不改變美國的金元政治格局,不改變美國的金融資本主導一切的格局,美國不可能重新發展出強大的製造業。

說到底,發展製造業要靠美國自己去努力,而非靠向全世界各國施壓掠奪,特朗普的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原圖︰特朗普FB影片截圖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