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同行業的發展前景截然不同,港人從事何種行業,就會有何種心情。假如從事金融投行、股市IPO、教育事業等,心情比較開朗。如果經營地產行業或從事飲食零售等傳統行業,對經濟前景相對較為悲觀。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傳統行業的前景,究竟有那麼悲觀嗎?先說地產業,其實新樓盤銷售成績很亮麗,僅7月份上半月(截至15日)成交量已達1,085宗,今年一手住宅成交量在不足7個月內已突破萬宗大關,累計達10,388宗,創近6年來最快突破此水平紀錄。
很明顯,新樓巿場非常興旺,吸納了大量巿場資金,這一部分大大紓緩地產商資金壓力,尤其是著名的大型發展商;而二手樓巿場也見去貨頗快,筍盤買少見少,整個住宅市場重現活力,你可以說發展商開盤仍然保守,價格賣得很便宜,然而一個好市場的出現,從來都是由平開始賣到貴的。我相信,當利率下調趨勢形成,樓市就可望止跌回升。
利率下調趨勢形成 樓市可望止跌回升
工商舖市場方面仍然比較嚴峻,過去幾年環球經濟疲弱,香港商業樓宇供應過多,使得價格不斷下降。不過,也由於價格跌幅高達5至6成,引起市場矚目,並出現「撈底」情況。近期商廈成交頻密,尤其是港島核心區甲級寫字樓,成交銀碼動不動就是「億億聲」,可見實力買家已經開始進場。港島核心區甲級商廈曾經成交高達6萬元一呎,今天每呎售價只是1.5萬至2萬元左右,引起投資者和用家趁低吸納。此價格連買地建樓加上利息等等的總成本都不夠,將來港府如何繼續靠賣地增加庫房收入?相信這種現象不會長期存在。
商店的前景又如何?前幾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店舖生意大受影響。好不容易捱過了疫情,卻遇上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尤其是鄰近深圳珠海邊界的上水粉嶺屯門一帶居民;而內地客南下香港消費模式改變,廣東客傾向於即日來回,引致商店旺丁不旺財。店舖租售價格同樣累跌4至6成不等,繼前年政府推出「禁止追租條例」後,租金已經大幅下調,絕大多數的商舖業主均願意作出減租行動。如果說還有個別業主不肯減租,相信是指市區大型商場的業主財團。
甲廈商舖成交頻密 租金下調有利營商
總括來說,商廈和店舖的租售價均出現大幅下調,引致一部分中小地產商和物業投資者出現財困,不過整體而言仍然沒有惡化。日前金管局最新報告指出:「雖然整體資產質素稍為轉差,但整體風險仍屬可控。」此外,政府方面也作一些支援措施,例如停售商業用地、容許商廈改裝成學生宿舍用途等,這些都有助改善商廈市場;實施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以及啟德體育園的隆重開幕等,成功帶動一連串的大型盛事展開,也為商店的消費市場帶來正面支持。
廣東有句俗語:「一雞死一雞鳴」,樂觀者看到的是機會,由於租金已經大幅回調,市面上仍有不少新店開張,筆者近期幾乎每個月都送出幾個花藍慶賀朋友新店開張。不少零售品牌店出現搶購潮,飲食名店也經常見到排隊人龍,有些更是長期需要提前「Book枱」。再看看香港整體消費數字並没有下跌,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3億元,甚至較去年同期上升2.4%。我們身處人工智能AI創新的大時代,不可能一成不變就能安逸生存,勇於將傳統行業轉變轉型,才能不被時代淘汰,以樂觀的態度看待未來,積極進取堅守承諾,方可戰勝困難。
作者: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 蔡志忠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