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即將滿百日,他推出的一連串新政策,令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陷入混亂和驚慌之中,民調的支持率跌至上任以來最低的42%,被許美國人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但他自己卻在接受美國雜誌《時代》周刊專訪時,宣稱自己有一個「非常成功的總統任期。」
特朗普重返白宮,成為美國歷史上權勢最大的總統,但他上任之後推出的所謂百日新政,卻並沒有給美國帶來正面的影響,反而令美國陷入更大的混亂和恐慌之中。
特朗普之所以能夠強勢回歸,從近期的原因分析,是上任總統拜登任內,無力解決美國國內日益尖銳的一系列社會矛盾,包括貧富分化,種族對立,令一大批失落的美國人轉而支持特朗普,期望用特朗普式的激進方式,改變美國的社會狀況。從更長遠的視角分析,則是美國在二次大戰之後,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及全球化,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感到失望,認為只是一個騙局,希望用特朗普的激進方式,建立起一個更有利美國大多數人的新秩序。
不過,特朗普上任百日的所作所為,成功打破了舊的秩序,卻無力建立起一個對美國更有利的新秩序,因而有人把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形容為美國式的「文革」,給美國帶來的,只有更大的混亂。
特朗普的百日新政,最受關注的一項舉措,是重用富商馬斯克主掌政府效率部(DOGE),大幅度裁減美國的政府部門和職員,期望以此解決美國的財政困局。就事論事地說,美國政府早就存在過度腫脹,運行不暢,效率低下,官僚腐敗等問題,可謂百病纏身,確有改革的必要。
但馬斯克雖然裁減了多個部門,解僱或停職數萬名政府僱員,卻並沒有讓美國減省多少開支,美國的財政赤字依然嚴峻,與美國龐大的財赤和利息支出相比較,裁減政府部門所減少的開支,顯得微不足道。這也令更多美國人對這項措施提出質疑,更多人認為特朗普此舉實,真實的目的是藉此報復「深層政府」,因而改革只能引起更強烈的政治對立、對抗。
另一項在美國國內受關注的政策,是特朗普高調打壓幾家知名大學,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在內,以這些大學涉及反猶太主義為由,削減政府補助,引起抗議。在不少人眼中,特朗普已經成為專制的皇帝,破壞了民主和自由的價值,濫用權力,打壓異己。
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在外交政策上更是混亂不堪。他一再宣稱可以迅速解決巴以衝突、俄烏衝突,這兩項威脅全球安全的地緣政治危機,但他推出的實際措施,竟然是進一步打壓逼迫弱者,要求讓美國從中搶走巨額利益和資源,包括要求巴勒斯坦人撤出加沙,由美國接管及重新開發加沙,要求烏克蘭割讓土地,並將礦場資源交由美國,這些無理的霸道行為,與強搶無異,當然只能引起更大的爭議和爭端。
特朗普無理地對加拿大、格凌蘭和巴拿馬提出領土要求,意圖吞併加拿大,佔據格凌蘭,控制巴拿馬,嚴重破壞二戰以後的國際政治秩序。他又擺出親俄羅斯打壓和排擠歐洲的姿態,派出副總統萬斯,在歐洲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說,貶損及羞辱歐洲領袖,而特朗普的親密夥伴馬斯克,更高調插手干預歐洲國家的內部政治,引起更強烈的不滿和抗議。又揮舞關稅大棒,損害了歐洲的利益,引起歐洲國家更強烈的不滿。
特朗普4月2日向全球發起關稅戰、貿易戰,更將主要矛頭指向中國,把中國商品的關稅加至245%,期望在極限施壓之後從中國身上取利。但這一回,特朗普失了預算,中國作出強硬的反制,導致美國陷入危機,美元、美債、美股齊齊下跌,美國國內出現高通脹的恐慌,各地都出現搶購商品的現象,美國人的消費信心大幅下跌,金融危機和社會混亂一觸即發。
特朗普百日新政帶給美國的只有混亂,美國在特朗普之亂中,不可能再次變得偉大,只能加速走向衰弱。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