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2025年的4月,烏俄戰爭仍未見終結,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卻以一種獨特的視角評價當前局勢。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挪威首相時表示,俄方已做出「相當大的讓步」——這個所謂的讓步是什麼?特朗普的原話是:「(俄羅斯願)停止戰爭,(願意)停止佔領整個國家(烏克蘭),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讓步。」
這種邏輯實在令人玩味——彷彿不徹底控制整個國家就已經是極大的善意。這種思維方式反映出特朗普對戰爭的「特」式解讀,也讓人不禁思考其背後的真實動機。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揚言「24小時內結束烏俄戰爭」,但之後一直未見有什麼積極的行動,如今他似乎急於兌現這一早已過期的承諾。根據報道,他已為俄烏談判設定了最後期限。在社交媒體上,他直接喊話普京:「每周有5000名士兵死亡。讓我們完成和平協議!」CNN引述多位外交消息人士,指美國的一些盟友對特朗普政府為結束烏克蘭衝突而推動的談判框架感到「高度警惕」。這種警惕並非沒有依據——為什麼特朗普如此急切地想要結束這場衝突?答案或許與美國國內局勢息息相關。
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來發動的大規模關稅戰,已經開始反噬美國經濟。美國國內對這些貿易政策的不滿聲浪正在增加,早前更在全國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抗議特朗普一系列政策,場數超過700場。《華爾街日報》更直白地評論,指中國看穿了白宮的虛張聲勢,對美國的反制措施都產生了效果,包括關稅反擊,管制稀土出口等,並最終得出「中國看起來已經贏得了這一輪」的結論。
CNN報道,美方早前在巴黎提交的框架,提議烏克蘭做出「重大犧牲」,包括美國承認克里米亞歸屬問題,以及烏克蘭可能需要接受部分領土現狀。美國副總統萬斯甚至呼籲雙方「在目前的領土線附近停下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表示不會接受這些領土安排,可能是因為他害怕會因此成為烏克蘭眼中的罪人,但就被特朗普批評「損害和平談判」。也許特朗普急需一場外交勝利來轉移國內的注意力,而「解決」一場持續多年的國際衝突,正好可以為其提供所需的政治資本,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可能就是最好的「祭品」。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