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愈來愈多人評論樓市,其實很多評論者並非從事相關行業或了解相關行業,只是以一味唱淡來迎合網友口味,從而搏取知名度和網上流量,因此,連風水師也加入唱淡行列。俗話說「風水佬呃你十年八載」,而我之前預測股市回升雖然力排衆議,但很快就應驗。正如筆者所料,踏入2025年,香港股市開始上升,年初至今短短一個多月,恆生指數從大約18,600點,上升至逾22,000點,漲幅超過18%。
很明顯,國家的10萬億元國債開始發揮作用,加上近日習近平主席會見一眾知名民營企業,釋出的訊息就是國家會繼續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這無疑也讓外資對投資中國增加了信心。受利好消息影響,不單止國內A股上升,香港H股也被帶動大幅上升。前天(13日)港股成交金額高達3794億元,再創4個月以來新高,看得出國內外資金又在發動攻勢,再次重新建倉,這回該是長線持有投資,不會再輕易沽貨離場了。
股市如筆者預期在兩個月內回升
筆者曾經預測今年股市可見25,000點,並將會在23,000點左右企穩,在骨牌效應之下,促使今年樓市量價齊升,新樓巿場最直接受惠,全年成交可達18,000宗,而樓價將可上升5%。雖然近期樓市氣氛一般,媒體常有負面消息報導,直指投資者財困急售物業,銀主收樓低價促銷等等,但是真正的銀主盤數字卻只是400宗左右而已,比起03年沙士時期的5,700宗,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知道大家是否明白,物業之所以變成銀主盤,是從負資產開始,然而現實中,負資產住宅按揭宗數卻有所下降。金管局數字顯示,香港負資產宗數由去年第三季的逾4萬宗,減少2,300多宗,回落至第四季末的38,389宗。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國內外資金、人才和企業對香港的信心非常重要,從大量資金流入香港,到各類高才優才計劃、投資移民政策、家族辦公室,以及引進各地知名企業等等取得的良好成績來看,香港是非常有魅力的地方。只是本土香港人、本地財團反而信心不足,或者是經常受一些網上偏離事實的言論,和過度唱衰經濟的報導影響,從而產生負面情緒,對股樓前景過於悲觀。這一點,香港工商界似乎莫不關心,但實際上已影響了自身利益,應該作出適當回應,以正面的態度,說出真正的事實,展現正能量給社會各界。
工商界應糾正網上錯誤的地產訊息
從經濟學的理論來講,首先要經濟好,各行各業興旺,才能夠帶動股市和樓市上升,反之股樓就會下跌。也由於這個原因,香港經濟學者預測股市和樓市走勢經常出現偏差,最近就有一位長期唱淡香港樓市的新加坡學者,公開在網上發表演說,直指香港經濟不景氣,零售飲食旅遊等行業每況愈下,樓價必將下調7成。這種誇張的言論,的確很受年輕淡友歡迎,自然也可以搏取衆多流量。不過筆者對此並不認同,香港是獨特的國際城市,是最自由的經濟體,外來的訊息每天都在影響香港,但並不代表資料正確。其實稍微了解香港樓市的人都明白,今年樓價只會窄幅上落,升跌範圍絕對很難超過1成。
那麼究竟是經濟向好帶動股樓興旺,還是股樓興旺帶動經濟向好呢?答案是後者。香港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並非一個擁有完整產業結構的國家,沒有農業、工業和自給自足的條件。從來都是股市和樓市率先興旺起來,繼而帶動經濟向好的,就好像競爭對手新加坡和杜拜一樣,必須依靠外資進來投資和吸引外地人才到來作貢獻,才能成就自己的輝煌。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和普通法法律,更加能夠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在股樓興旺的時候,市場銀根鬆動,消費力提升,就能夠帶動各個產業經濟向好。
作者: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及常務顧問蔡志忠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680p0/0x0/100/none/f6a82b9253ea38cb6d01108b215bef0a/stheadline/inewsmedia/20230629/_2023062906322299816.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