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銀主回收不良資產 有利經濟

Yim Ken 2025年02月16日 20:00

樓市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政策要照顧各方面的利益,就需要取得更多平衡。當樓市熾熱、房價過高,引起住屋困難和民生艱苦等等問題,增加供應與適當的調整措施無可厚非;然而當樓市低迷、房價大跌,導致經濟衰退和資產泡沫危機出現時,政策反過來應該要作出救市支援。正如前幾年大力提倡「房住不炒」的中央政府,在面對內地房地產市場出現爆破、嚴重衝擊經濟發展的情況下,毅然作出救市大行動,公開鼓勵民眾多買房屋,更重要是推出10萬億元人民幣國債,目標很清晰,就是要支援股市和樓市。這一點,港府也應該審時度勢,多多向中央政府學習。

樓市是民生問題  也是經濟問題

香港的工商物業市場,也是經濟的重要一環。根據報導,香港五大銀行在這個市場的商業貸款達800億美元,由於這個市場價格出現超跌情況,近期吸引不少財團進來收購項目,甚至有中外銀行和金融財務機構出來購買銀主盤。為什麼銀行會有這種回購行動?筆者了解過從事銀行工作的朋友,他們認為這種做法可行,由於價格跌至非理性水平,不能任由其繼續潰爛下去,出手回購屬於自家的不良資產,可以作為自用用途或暫時回收,待市道穩定時再善價而沽,這樣雖有點逼不得已,但有助穩定金融市場。

筆者認為銀行回收屬於自家的銀主盤,在現今惡劣的商業環境裏是有必要的,這個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拖,等於變相釋放資金到市場,也響應國家的「量化寬鬆」政策。香港整體的商業物業貸款加起來大概有1,000億美元,假如不良資產高達9%,便是90億美元,相等於港幣720億元左右,如果相關的按揭銀行出來回收,只須收購3成低殘的資產便足夠,也就是說,全香港的銀行加起來動用210億港元,就能夠讓這個市場穩定下來。每一家銀行動用約10億港元,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對銀行本身卻有最大的好處,也符合香港整體經濟利益。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幾家銀行在行動,估計5大銀行也在醞釀出手之中,一旦有3成不良資產被回收,市場上另外7成的銀主盤也都會很快被消化,因為當信心重回,低價的物業會變得十分吸引,各地財團必將爭相出價收購。現今香港銀行存款創新高,有大約17萬億港元,只須動用幾個零頭,便足以將出現泡沫危機的商業市場穩定下來,就好像國家出手解決地方債務、收購市面上不良的房地產項目一樣,就是要幫助樓市復甦,重振經濟,絕對是利多於弊,值得香港借鏡。

作者: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及常務顧問蔡志忠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none/1c9f0c312411fb71be41f94c6ad4005f/stheadline/news_res/2021/07/30/642267/i_src_042152305.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