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地緣衝突持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亂,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國家消費需求不足,物價低位運行,有評論憂心全國經濟增長未必可達預期。按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17日發佈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30萬億元,達到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合乎去年政府工作的預期目標。總的來看,國家的生產總值無論是總量、增量、還是增速都有不俗的表現。從總量看,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為1349084億元,首次突破130萬億元,是十年前的2倍多。和前年比,去年國家生產總值增量超8萬億元。從增速上看,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為5%,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仍位居前列,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預計達30%,2024年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經濟總量每1、2年就突破一個10萬億元關口。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2021年、2022年連續突破110萬億元、120萬億元,2024年又超過了130萬億元。10多年間,國家經濟實現了從50多萬億元到130多萬億元的躍升,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但很多香港師生可能不知,國家去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一度下降到4.6%,創出疫情衝擊時期外的歷史新低,通縮風險也明顯上升。9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一輪穩股市、穩房市、穩增長的利好政策陸續出台,12萬億債務置換魄力十足;一舉扭轉經濟發展下行的局面,推動國家去年第四季度經濟企穩。故此,大家要認識國家去年成功實現GDP5.0%的經濟增速目標是來之不易的。
根據統計局發佈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2024年國家GDP 134.9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按2024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中間價為7.1217計算,折合美元約為18.9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2024年末全國人口為14.08億,按慣例取年中人口約14.07億,計算出2024年全國人均GDP達1.346萬美元,實現突破,結束了連續數年人均GDP徘徊在1.2萬億美元(疑似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尷尬局面。去年國家貨物貿易、外匯儲備、製造業規模居世界第一,服務貿易、國內消費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二,糧食和能源保障能力鞏固提升,5G、算力、儲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佈局,製造業強鏈補鏈扎實推進。2024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1.4萬億元,內需主動力作用得到持續的發揮。
2024年國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8萬億元,同比增3.5%,這數據低於GDP增速。導致國民消費需求萎縮的主要原因,是在多年疫情之後,老百姓收入減少,這導致消費對GDP增長貢獻有限。國家去年進出口貿易同比增5%,其中出口增速達7.1%。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國的貿易順差近1萬億人民幣。從出口數據看,晶片出口規模超過1萬億人民幣,汽車出口突破600萬輛;這意味著,中國的出口已低端工業用品逐步向中高端產品以及高新技術用品。與此同時,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支佔比達30%,越來越多國家樂於用本幣結算,這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匯兌風險。
2024年國家科技創新持續賦能,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推進,積體電路、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領域取得進展,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新質生產力創造新增長點。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5.8%,其中製造業同比增6%以上,裝備製造業增長7.7%,高技術製造業大漲8.9%,相關數據說明了國內投資的重點已從過去的基建、房產投資,逐步轉向工業投資。去年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擁有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最多的國家。全球新晉22座燈塔工廠中,有13家位於中國,包括有:首家液態奶、首家風能設備、首家核電、首家煤礦機械、首家軌道交通設備等。這些由科技創新帶來的國家經濟增長的實況,愛國愛港的老師宜鼓勵港生多去探究,以强化其家國情懷!
另一方面,國家經濟去年面對內需不足的困難。2024年國家處於一個通縮與滯脹並存的環境,高收入群體通縮,其財富依然在增長,但相對收入和資產價格卻在下降。中等收入群體無感,其收入雖然沒有大幅下降,但面對資產縮水,感受到經濟下行的壓力。低收入群體滯脹,他們不僅要承受失業和降薪的風險, 還要面對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因此感受到明顯的壓力。仔細分析去年的CPI就會發現食品價格,尤其是鮮菜價格漲幅驚人,生活必需品包括水、電、供暖、高速收費、酒店、部分機票等都在漲價,這些生活成本增加疊加自身所處行業處於下行或者自己薪酬沒有增加,感覺不到經濟發展的獲得感。國家面向2025年經濟發展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持續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
國家經濟發展2025年的另一挑戰是匯率的波動。由於匯率波動,導致了國家去年GDP絕對值僅比2023年的高出0.15萬億,增速不足0.8%。受匯率波動的影響,那些原料需要依託進口,需要依託國外技術生產、加工的,但產品又銷往國外的行業和外貿企業。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廠商,包括:棕櫚油、橡膠、紙漿、鐵礦石、大豆以及原油,也會受到外匯波動而運作受壓。外貿佔大比重的行業,包括有:電子產品、傢俱建材、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等,由於原料價格上漲、匯率波動等因素導致行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甚至零利潤,只能依託出口退稅或者虧本維持企業經營,這些經營困難將在今年延續。
再者,國內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加上,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面臨的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的挑戰仍然較大,2025年國家經濟同樣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如何把握發展的機遇,促進高質量增長,提升國民生活水準,將是内地今年的重要任務。而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2025經濟看來也要多學習內地經驗,既做強做大內部投資,也要設法促進居民消費,而不要幻想國家以外的貿易會貿然增起來!
作者︰教聯會副會長胡少偉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新華社圖片
http://www.news.cn/photo/20250105/f86fe5a85abb48a68eb86a1567112091/7ade939386c04731bce43f0b2151c24f.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