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何須為歐美國家的「質疑」鼓勵集會?

文武 2024年10月08日 11:00

文武:「如果說一定要鼓勵集會,那麼據筆者觀察,近期社會最澎湃的情緒,就是慶祝75周年國慶。國慶日當晚,維港兩岸33萬人觀看煙花,就是最成功的一次盛大集會,歐美國家應該透過這項活動,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有新的認知。」



👇 記得Follow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曾任問責官員的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近期接受報刊訪問時提出,特區政府應鼓勵某些團體去集會,以扭轉外界對「一國兩制」的看法。張教授這番言論,如果沒有特別的政治用心的話,那就是太書生氣,未能看清世事的險惡。

張教授認為,經濟是香港管治的核心問題。這句話說得沒錯,而且經濟不僅是管治的核心問題,更是解決其他問題的關鍵所在,包括政治、國際關係和本地民生,因此香港應該以發展經濟為重心,不可偏離這一軌道。

不過,在回歸後一段很長時期,一些人有意誤導公眾視聽,把香港引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之中,天天搞政爭,拗政改,搞集會,結果換來的是全盤皆輸,經濟被阻礙,政治和民生更是一團糟,間接導致2019年的社會動亂,這個教訓極為深刻,香港必須從中反省、反思。

平息動亂之後,香港撥亂反正,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建立完善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制體系和執行機制,摒棄泛政治化,集中精力搞經濟,謀發展,走向正軌,香港社會穩定下來,人們的信心也逐步提升,經濟全面復甦指日可待。

張教授提及一部分歐美國家質疑「一國兩制」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必要深入地探究一下,這些歐美國家的質疑,到底是因應香港的實際情況作出的反應,還是出於其他特殊用心的一種攻擊手段。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分辨出是非真相,只要看看這些歐美國家提出的「質疑」,是基於事實,還是出於偏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一些歐美國家對香港提出的「質疑」,其實千篇一律,沒有甚麼新意,不外乎是香港營商環境變差,香港失去了法治,失去了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人權狀況變差,乃至失去了「一國兩制」等等。

很明顯,在事實面前,這些歐美國家提出的所謂「質疑」,根本是不成立的,而且他們也會因應自己的利益和其他需求,隨時改變他們的「質疑」。比如,近日內地和香港股市轉好,這些歐美國家的投資者又想回香港賺錢,立即就改變了面孔,轉為高唱香港營商環境優。

事情很清楚,歐美國家之所以對香港提出各種所謂的「質疑」,只不過是一種手段,以此作為插手干預香港事務的借口,為他們的利益服務。他們口中所謂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實則是利用新聞和言論破壞香港社會穩定,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自由」,他們口中要維護的「法治」,實際是要為違法亂港者撐起逃避法律責任的「保護傘」。

因此,香港其實不必太介意這些歐美國家的「質疑」,更不應該為了扭轉他們的「質疑」,而作出損害自己的事情,這樣做只能墮入這些歐美國家設下的陷阱,對香港而言,完全沒有任何好處。

張教授認為政府應鼓勵某些團體去集會,以向歐美國家證明香港仍然可以搞集會。這種想法也是有問題的。筆者認為其中涉及兩大謬誤,其一,鼓勵集會必須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要清除外國勢力干預,只有在不受外力干預之下,集會活動才不會有被騎劫、被扭曲,被用作破壞社會穩定,甚至危害國家安全的可能性。但事實是外國勢力從未停止干預香港,即使在社會平靜如水之下,外國勢力也能編造出各種問題,抹黑香港,假如香港再出現混亂,情況更不堪設想。現階段,要做的應該是呼籲外國政府、政客及各種勢力,停止插手干預香港,而非建議政府鼓勵集會。

其二,退一萬步說,假如香港真的有需要搞集會,那也應該是基於香港本地的社會情況和民意訴求,而非是為了討好部分有偏見的歐美國家,為搞而搞。事實上,現時香港社會穩定,民意有多種渠道可以有效地反映給政府,政府也能做到積極回應民意訴求,積極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的問題,社會根本沒有搞大型集會的需要。

如果說一定要鼓勵集會,那麼據筆者觀察,近期社會最澎湃的情緒,就是慶祝75周年國慶。國慶日當晚,維港兩岸33萬人觀看煙花,就是最成功的一次盛大集會,歐美國家應該透過這項活動,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有新的認知。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680p0/0x0/100/none/1d9647e0cf56829b1b8d17e13ed22991/stheadline/news_res/2023/05/22/44509/i_src_843029516.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