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記協應改名為「具偏見非本地非主流自由記者協會」

文武 2024年06月24日 20:30

文武:「自由記者既然不受僱於任何一家媒體機構,那麼他們所能代表的充其量就是自己一人,記協作為記者工會,其執委會的組成竟有四成為只能代表自己的自由記者,同樣讓人感到奇怪。」



👇 記得Follow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香港記者協會(以下簡稱「記協」)本月22日舉行周年會員大會,選出新一屆的執行委員會及主席和副主席,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包括主席、副主席及10位執委會成員在內,除了一位來自新興網媒之外,其餘全非本地主流媒體的記者,相反,外國媒體記者,以及沒有受僱於媒體機構的自由記者卻佔了大多數。僅從執委會的組成分析,記協存有嚴重名不符實的問題,應該認真考慮改名的必要性。

新當選的記協主席是《華爾街日報》記者鄭嘉如為主席,副主席是自由記者梁耀聰,10名執委分別是:《留白》記者鄭卓伶、高級政策顧問張皓明(當選後已辭職)、《環球郵報》亞洲通訊員Griffiths James,《誌傳媒》主編關震海、自由記者黎佩兒、自由撰稿人李雨夢、《香港01》高級記者梁祖饒、《Hong Kong Press》記者謝梓楓、BBC記者Vincent Danny(當選後已辭職)、自由記者余樂斯。

記協的自我定義是香港的記者工會。以香港的現實看,從事新聞工作的記者,大多數仍為主流媒體的僱員。隨着網絡科技發展,網絡新媒體在香港發展得也很快,但多數網媒仍處在較初步的發展階段,其中不少網媒更須依附於傳統主流媒體,而且,網媒聘請的僱員也只佔記者總體較小的比例。作為記者工會,如果沒有本地主流媒體記者參與其中,是否能視為具有代表性的記者工會,實在令人感到懷疑。既然缺少主流媒體記者參與其中,記協似乎應改名為「非主流」記協,更符合他們的真實情況。

香港是國際大都市,也是亞洲地區最重要的信息中心城市之一,香港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香港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國的新聞媒體和機構的記者,也有來自內地的新聞記者,部分更長駐香港或者本身就是受僱於這些機構的香港本地居民。不過,受僱於外媒和內地媒體機構的記者,所面對的工作環境和僱傭條件,與本地媒體有很大的差別,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媒體機構,都有自己的內部管理文化和風格,一般而言,外媒僱員很難理解本地媒體僱員的情況,更不要說代表本地媒體僱員爭取合法權益。

但自視為本地記者工作的記協,新選出的主席、副主席和執委,卻以外國媒體機構的僱員佔了較大比例,是否能夠代表本地主流媒體記者的利益,令人感到懷疑。而記協執委會的組成,似乎也不能代表國際媒體的主流,最多只能代表少數對香港持有偏見的美西方媒體。如果從這一點看,記協也應改名,首先要刪除「香港」兩字,其次還應加上「偏見」作為定語。

記協新選出的主席、副主席和執委中,有4人為自由記者,比例是三分之一,如果再計算兩名已辭職的執委,10人中有4人為自由記者,比例是四成,同樣令人感到不解。所謂自由記者,就是不受僱於任何一家新聞機構,是否可以視為記者,應該還需要有一個嚴謹的認證機制,否則,任何人都可以自稱為自由記者。

撇開這一點不說,自由記者既然不受僱於任何一家媒體機構,那麼他們所能代表的充其量就是自己一人,記協作為記者工會,其執委會的組成竟有四成為只能代表自己的自由記者,同樣讓人感到奇怪。因應這一情況,記協似乎也應該考慮可以改名為「自由記者」協會。

總括而言,只看新一屆主席、副主席和執委的組成,記協應該改名為「具偏見非本地非主流自由記者協會」。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記協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55607369933571&set=pb.100064529480813.-2207520000&type=3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