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金融機構對地產業開始有信心

蔡志忠 2024年06月02日 20:00

蔡志忠:「香港是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百花齊放的政策更加顯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港府全面推動經濟發展,無論在金融市場、科技創新、旅遊酒店和零售飲食等方面都多管齊下,全力以赴招商引才。與其他範籌一樣,讓沒有『辣招』的樓市恢復正常,便是一個14億人口的龐大巿場,香港已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就是大灣區一份子,香港人湧入內地購物消費,或者買樓置業;同樣地內地同胞也進來香港觀光旅遊,他們也同樣喜歡香港物業,如能夠讓兩地資金更加自由進出,合法流通,將對兩地經濟帶來更大裨益。」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日前新鴻基地產(0016)成功獲得一筆230億港元的5年期銀團貸款,此筆巨額貸款由23家內地、國際和本地金融機構共同籌組,反應相當熱烈,並以超額認購5倍完成。

雖然新地沒有公佈本次貸款的利率多少,但是根據以往經驗,一般地產財團的銀團貸款利率都比坊間個別的貸款便宜,因此估計在最優惠利率(Hibor)加某個點子,大概H+1左右,即實際利率在5釐到6釐之間,比其他同業的借貸利率便宜得多。當然,新地的財政評級屬於A1級別,並非其他中小企業和地產投資者能夠與之相比。

對於此次銀團貸款,不光是代表一筆低利率的巨額融資,更顯示金融機構對地產業前景的看法開始樂觀,也證明他們對香港經濟前景有信心。誠如近期中央政府開始拯救內地房地產,人民銀行使出的「四大招」就是近年最重磅的「救市組合拳」,同樣證明金融機構對樓市的支持起了關鍵性作用。香港房地產市場與內地其實都一樣,都關繫著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內地需要處置商品住房爛尾風險,推進保交房和消化存量商品房等工作;香港也不能讓負資產個案持續增加,造成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到處見到銀主盤的淒涼景象。

融入大灣區發展   宜讓資金更流通

樓市經過過去幾年的調整後,樓價已有一定的跌幅。近期有不少朋友問我:「蔡生,你怎麼看後市?現在是買樓時機嗎?」老實說我沒有水晶球,我認為樓價基本上是穩定下來了,這也符合社會大眾整體利益。至於對今年樓價的預測,還是與年初估計的一樣,不會大上大落,升跌在5%左右。那麼現在應該買樓嗎?如果是有自住需要,能力所及又可以改善居住環境,我會支持入市買樓。無論如何,今天的樓價比兩三年前便宜了兩成半,往後向上的空間要比向下的機會大。

香港是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百花齊放的政策更加顯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港府全面推動經濟發展,無論在金融市場、科技創新、旅遊酒店和零售飲食等方面都多管齊下,全力以赴招商引才。與其他範籌一樣,讓沒有「辣招」的樓市恢復正常,便是一個14億人口的龐大巿場,香港已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就是大灣區一份子,香港人湧入內地購物消費,或者買樓置業;同樣地內地同胞也進來香港觀光旅遊,他們也同樣喜歡香港物業,如能夠讓兩地資金更加自由進出,合法流通,將對兩地經濟帶來更大裨益。

作者蔡志忠為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商會會長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圖片

https://image.stheadline.com/f/680p0/0x0/100/none/55eeaa81084e140a2e2874f906b0036f/stheadline/news_res/2024/03/09/23650/i_src_420800937.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