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自上周四抵達香港,展開為期7日的考察調研,主要透過與不同社會人士會面、走訪基層社區等全方位了解香港的經濟發展、地區治理等方面的最新情況,當中週末兩天更分別走訪將軍澳以及黃大仙兩家酒樓,又到了西貢區議會與議員會面,表達了中央對香港特區地區工作的重視,亦高度重視完善地區治理後區議會、「三會」以及關愛隊工作的有機結合。
首先,這次夏主任的訪問跟區議員表示做好政府的「駐腳」工作,這意味著與政府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繫和溝通,了解政府的政策和計劃,並將這些信息傳達給市民,才能夠更好地發揮「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作用,成為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樑。筆者作為灣仔區議員,對於最近政府籌備推動的垃圾徵費就在社區中舉辦座談會和研討會,邀請政府官員和市民大眾進行交流,讓市民了解政府的施政方針和發展計劃,同時也讓政府能夠聆聽更多的民意民情。與此同時,區議員更多的工作就是處理各類大大小小的民生個案,小至地區上的環境衛生,大至區域內的交通規劃等都是區議會的議題,只有第一步做好地區網絡,把網絡做實做穩,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至於關愛隊方面的工作,在新的地區治理模式之下,應該更多主力負責一些地區性的關懷措施,比如這次夏主任到深水埗所參觀的「社區客廳」,正正就是切合深水埗區劏房戶多,生活空間不足的難點,以政府聯合社會的資源共同解決民生憂難的一大德政。筆者相信不同社區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當區所面對的困難,比如筆者所服務的灣仔區,灣仔作為一個老城區,長者比例高,而且他們的收入一般而言都算不錯,所以在關愛隊的工作上除了一些扶貧護老的工作外,更多一些情感上的關懷也是非常重要。因為不少長者都是只有兩夫妻甚至獨居,下一代往往因為工作和生活所需,搬到其他新市鎮居住,所以筆者所負責的關愛隊就專門邀請中學生擔任義工為區內長者進行歲晚清潔和探訪,當中最開心的其實是讓青年人到長者家中陪他們聊聊天,讓兩代人可以多交流,這種情感上的支援也是一種切切實實的「關愛」。
在新體制下,區議會、「三會」以及關愛隊的成員或多或少都可能有重疊,出現「一人多角色」的情況,筆者認為這正好是讓不同團隊的服務形式可以實現互相碰撞,同時也是在功能定位上產生互補。區議員宣誓就任至今雖然只是短短一個月,但筆者相信這種地區服務形式將慢慢透過摸索融合實現有機結合。而地區治理體系在民政專員的有力統籌下,更多不同區域的互相交流也將有助把成功經驗分享推廣,令社區治理做得比以往更好!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作者穆家駿為 全國青聯委員、灣仔區議員
原圖:關愛隊fb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