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學好特區成立史 懂「一國兩制」初心

胡少偉 2023年11月27日 09:00

胡少偉:「寄望2025/26學年開始推行的小學人文科課本,能客觀地記載特區成立史,使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學懂『一國兩制』初心,支持特區憲制秩序和做愛國愛港的接班人,把『一國兩制』國策在香港全面貫徹!」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發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明確,特區政府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履行行政主導,落實「愛國者治港」。為達此施政目標,特區政府其一的新措施是於2025/26學年全港小學推行人文科。教育局總課程主任於11月23日公佈人文科課程框架,共分六個學習範疇。其中在「社會與公民」範疇,學生於小學三年級需初步認識《香港國安法》及其對香港的重要性,小學四年級需學習《基本法》的憲制背景與「一國兩制」。在「國家與我」範疇,小學六年級學生必修國家安全與《香港國安法》,以及《基本法》的憲制背景與「一國兩制」,學生需要認識國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大成就及最新發展。

能在小學課程框架明確學習《基本法》的憲制背景與「一國兩制」,相信有助特區日後培育學生成為愛國愛港的青少年。據青年民建聯去年8月公佈的調查顯示,香港有近三成(29.9%)18至35歲受訪青年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究其原因之一,是特區政府在國家恢復主權二十多年來在學校課程中未有明確要求學生學好「一國兩制」的由來,以致香港社會當下有數以十萬青年仍弄不清中央與特區的關係和不懂「一國兩制」的初心。

說到「一國兩制」初心,過往香港因為部分媒體的偏頗報道,令不少青年人誤以為「一國兩制」是英方在中英談判時為港人爭取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新界租期屆滿接近,英國為處理香港土地契約期限,想了解中國對香港問題的態度。時任港督麥理浩於1979年3月首次訪華,回港後轉述中國領導人「叫香港投資者放心」,其實當時他沒有說出中國政府不會續租新界,但會維持香港日後的生活方式不變,即會維持香港社會的資本主義制度。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於1982年1月談話中指出,1981年9月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有關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國兩制」國策早於中英談判前便在國家領導層初步形成。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應邀訪京,中英高層共識談判香港前途問題。國家為準備在港推行「一國兩制」,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增加了第三十一條:「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大有權在境內成立不同於社會主義制度的省級特別行政區,並賦予特區比民族自治區享有更大的自治權。

中英香港前途會談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就香港九七年後實行的制度、過渡時期的安排等問題進行會談。談判初期雙方態度強硬,英方曾建議「以主權換治權」及三腳櫈方案,鄧小平認為「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並重申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構想。經雙方互讓及建設性的會談,中英終達成共識於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令人不解的是,特區政府網頁上的最新版《香港年報》第22章《歷史》中,仍未能清楚交代特區成立的史實和「一國兩制」初心的由来。寄望2025/26學年開始推行的小學人文科課本,能客觀地記載特區成立史,使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學懂「一國兩制」初心,支持特區憲制秩序和做愛國愛港的接班人,把「一國兩制」國策在香港全面貫徹!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https://image.stheadline.com/f/680p0/0x0/100/none/d8bb31a0c8b468f1ce4c3d6535dc314a/stheadline/news_res/2022/09/09/3248281/i_src_028167745.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