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8月9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與個人對華投資,涵蓋半導體、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及部分人工智能領域,附件中更包括香港和澳門。受影響的資金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合資公司及綠地投資,新措施將於明年實施。
有本地創科界人士表示,香港創科企業接受各地資本的投資,以加強研發工作和開拓國際市場,這項行政命令或讓部分投資者卻步,阻礙香港創新產業的發展,短期內或讓股票有所波動,長遠可能影響創科企業的發展方向。
美國霸權思維近年全力遏制中國,先後對國家發起貿易戰、輿論戰、科技戰及金融戰,繼去年制定晶片法案企圖限制中國科技界發展,又通過《通脹削減法案》補貼美國新能源汽車;今年又大肆對台售武,妄圖「以武謀獨拒統」,並通過慫恿支持菲律賓維修加固仁愛礁「坐灘」軍艦,甚至派軍機軍艦為菲律賓撐腰,試圖打斷國家和平發展的環境。
其實除了內地之外,美國近年亦多次對香港實施制裁。2020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所謂的《香港自治法案》,宣佈移除美國對香港的特殊待遇;美財政部於當年8月宣佈制裁11名中港官員;2021年3月美國更新《香港自治法》,對24名中港官員實施金融制裁;2022年7月本屆特區政府又有4名官員被美國制裁。華府可對被制裁者實施資產凍結和簽證限制,被制裁官員直接或間接在美持有的房產和權益被封鎖,無法在美境內買賣任何涉美基金、貨品與服務,甚至與被制裁者進行交易的外國金融機構也被禁止;在美方的無理制裁下,被制裁的香港官員在香港要用現金出糧,為他們帶來極大的不便。
與此同時,為制裁香港,美國自2020年11月起要求香港出口往美國的產地來源,不能標示為「香港」須改為「中國」。香港政府於2021年1月要求世貿成立專家組審理新規定違反世貿規則的爭端,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小組於2022年12月23日作出裁決,美國政府發言人卻稱該國無意因世貿裁決而撤銷相關規定。這充份顯示美國無視國際多邊貿易體制,繼續運用「長臂管轄」霸凌香港。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轄下工業與安全局,以「獲取或試圖獲取美國產品以支持俄羅斯軍方」為由,將12個中國內地和香港公司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名單,當中包括三合成半導體(香港)及香港新三泰電子等香港公司。
更可惡的是,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於2022年7月12日發表報告,建議美國對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和15名刑事檢控專員實施制裁,意圖干擾香港司法系統,以卑劣行為恫嚇香港檢控官員。美國制裁香港新招不斷,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今年7月13日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議案,要求美國總統在議案生效後30天內,確認是否延續分別位於華盛頓、紐約及三藩市的香港經貿辦在美國的特別外交待遇及經貿豁免權,否則將取消相關經貿辦運作及所有權利,意圖籍此打擊香港的國際貨貿中心的形象。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上世界經濟重心由美歐轉移至新興國家,美國正為此不斷制裁內地及香港,企圖遏制中國快速發展,香港傳媒何時才能走出美英媒體的論調,客觀地報道美國對我們的惡意,使更多港人能分清敵我,及早謀劃防備美國破壞內地及香港繁榮穩定的新招?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作者胡少偉為教聯會副會長
原圖︰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44753977651567&set=pb.100063509179160.-2207520000.&type=3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