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中央創建「一國兩制」 助港迎難安定發展

胡少偉 2023年07月06日 08:00

胡少偉:「多項數據可證東方之珠色彩不減。寄望各校愛國教育工作者多利用特區成立史實和香港社會發展的數據為教學參考資料,讓同學在認識我們的家「一國兩制」香港的同時,能對國家和特區有一份歸屬感,立志做香港特區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 記得Follow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香港回歸至今有26年,不少媒體報道側重批評政府,使大部份師生、青年不知「一國兩制」的創建和香港特區的發展。作為香港教育工作者,筆者在此整理一些客觀資料,讓大家認識我們的家——香港特區。

香港「一國兩制」從可而來?猶記當年港督麥理浩訪京,提出香港前途問題,回港後轉述「讓香港的投資者放心」。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當時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198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現行《憲法》,新增了第三十一條:國家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規定。同期,中英雙方經歷22輪談判,最終於1984年9月達成《中英聯合聲明》協議。其後,國家展開《基本法》起草工作,並於1990年4月4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令香港在過渡期基本上保持繁榮安定。

中國在香港恢復主權後,中央政府一直助港迎難,力求特區安定發展。1998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港幣遭到國際炒家的狙擊,股市狂瀉及匯率震盪,香港金融體系風雨飄搖;有指國家在保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支持特區政府入市反擊,打敗國際投機資本對港幣的炒作。

2003年非典型肺炎襲擊,香港醫療物資一時短缺,中央政府於2023年5月8日經深圳贈送醫療物資給香港。因應香港經濟當時陷入低谷,中央即推出CEPA和「個人遊」計劃。CEPA加速內地與香港間資本、貨物、人員等要素的流動;開放赴港「個人遊」翌月,訪港內地旅客錄得逾94.6萬人次,創下歷年新高,對旅遊、零售、酒店行業有立竿見影作用,為香港經濟復蘇提供信心。

2008年下半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本港出口增長放緩、內需萎縮、中小企融資困難,第四季度本地生產總值衰退2.5%。中央於當年12月推出加強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促進粵港經濟合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7個方面共14項措施,支持香港克服國際金融危機,鞏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地位。其後,反對派致力泛政治化衝擊特區憲政,2009年五區公投、2012年反國教事件、2014非法佔中、2016年旺角暴亂和宣誓風波,及至2019年特區面臨黑暴肆虐的困局,中央審時度勢推出《香港國安法》,撥亂反正使香港社會恢復安寧,並要求落實愛國者治港,完善特區選舉制度,推動香港開啟良政善治新局面。國安法實施前立法會和區議會陷入無休止爭執和「拉布」的窘況,亦隨着亂港組織的解散及反對派頭面人物離港、入獄或退出政壇而不重現。

香江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經濟總體保持發展,港股市值由3.2萬億港元大幅增至42.4萬億港元。本地生產總值較1997年增加逾倍,已超過2.8萬億港元,年均增長率約2.8%,較其他先進經濟體同期平均1.9%增長率為高,本港人均生產總值更達到4.9萬美元的高水平,穩居高收入經濟體之列。

香港特區連續廿多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22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五。據《2022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21年吸納的直接外來投資達1,407億美元,全球排第三位。國際結算銀行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香港繼續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2019年4月的6,321億美元,增長9.8%至2022年4月的6,944億美元。香港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資料,香港在2022年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4%。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22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商品輸出地。2022年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航空貨運機場。同時,香港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以貨櫃輸送量計算,香港在2022年全球排名第九。而據2023年3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是全球第四大的金融中心。

為了保障香港基層市民,特區政府於2000年實施強積金制度,2011年制定最低工資政策,2013年9月首次制定官方的貧窮線,2016年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扶貧方面,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貧窮人口在2020年達165.3萬人,貧窮率23.6%,貧窮人口創2009年以來新高。

為扶助基層家庭的生活,特區政府提供不少福利政策,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服務體系,恒常現金項目有:如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在職家庭津貼(職津)、教育津貼、高齡津貼、傷殘津貼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等,非恒常現金項目如薪俸稅及差餉寬減、現金發放計劃、選定防疫抗疫基金項目、發放額外社會保障金額、電費補貼和關愛基金下的現金項目等,須經濟審查的非現金福利項目有:公屋、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等。

政府持續加大投入民生保障,2023年3月領取綜援個案總數為205,592宗,受助總人數為285,253人;當中年老個案115,453宗、健康欠佳個案27,411宗、單親個案21,935宗、失業個案17,823宗、永久性殘疾個案17,246宗和低收入個案1,808宗。隨著經濟復蘇,香港勞工就業情況良好,按政府統計處發表的勞動人口統計數字,2023年3月至5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維持在3%,就業不足率亦維持1.2%不變。總勞動人口及總就業人數均錄得上升,分別增至3,787,000人和3,673,800人高位。失業人數則減少1,300人至113,100人。可見,在特區政府和各界努力下,回歸後香港的民生得到持續改善。

26年來,在「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方針下,香港總人口數量從回歸時的650萬,增長到2022年的733萬。而據《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統計顯示,香港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由1991年的75.2歲增加至2021年的83.2歲,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則從80.7歲上升至87.9歲,是全球人口最長壽的地區之一。

多項數據可證東方之珠色彩不減。寄望各校愛國教育工作者多利用特區成立史實和香港社會發展的數據為教學參考資料,讓同學在認識我們的家「一國兩制」香港的同時,能對國家和特區有一份歸屬感,立志做香港特區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https://www.discoverhongkong.com/tc/explore/attractions/best-ways-to-marvel-at-iconic-victoria-harbour.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