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香港抗疫,究竟路在何方?

祝慶台 2022年01月26日 23:00

祝慶台:「香港是多元化的社會,有各種意見與聲音很正常,但在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上面,港人應該凝聚共識,才能齊心協力戰勝疫情。為保護港人,讓社會早日恢復正常,病毒清零而非共存,才是香港的正確方向。」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Omicron變種病毒引爆了本港第五波疫情,近日香港社會對病毒「清零」還是「共存」開始議論紛紛。有專家表示,Omicron殺傷力不算高,而病毒傳播速度極快,清零目標難以達到,本港應考慮與病毒共存。亦有人指出,早日清零,與內地通關,才是正確的方向。香港抗疫,究竟路在何方呢?

 
兩年多來,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深遠的影響,超過3.5億人確診,560多萬人死亡。每當人們感覺疫情稍微緩和,以為終於將回復正常之際,變種病毒卻一次又一次席捲大地,粉碎大家的夢想。西方國家先後推出的疫苗護照、旅遊汽泡、與病毒共存等策略,時間證明都不可行,染疫人數呈幾何級上升,醫院人滿為患,死亡人數不斷創新高。單一個美國,已有近90萬人死亡,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每日都十數萬宗確診不等,累計死亡都過十萬人,在這些國家,疫情可謂完全失控,選擇與病毒共存實屬迫不得已。這在強調人命最優先的當今世界,實在難以相像。
 
Omicron變種病毒雖然說死亡率僅有Delta病毒五分一,但具極高傳染性,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主任克魯格預計,到3月底歐洲六成人口可能已經感染Omicron,並表示在疫苗免疫與感染產生的自然免疫的相互作用下,Omicron為疫情的穩定和常態化帶來希望。言下之意,只有大家都接種疫苗或染疫後,疫情才會穩定下來。香港目前接種第一針疫苗有520多萬人,但有研究顯示,要打兩針後再打追加劑,才可有效預防Omicron變種病毒,而本港打齊三針的僅有81萬人。換言之,如果本港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則短時間內可能有高達數百萬人染疫,入院治療與死亡人數相應激增,香港的醫療系統能負荷嗎?如果有其它選擇,我們為什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縱觀世界,唯有中國內地實施的病毒「動態清零」政策,才被證明是最可靠、最能保護民眾生命的策略,國民生活基本正常,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全球排名第一的國家,染疫人數僅在排百多位後,簡直可謂奇蹟。國家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去年GDP突破110萬億人民幣大關,增長8.1%,貢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經濟增長。雖然間中有零星個案或區域爆發,但都在內地政府的有效的措施下,迅速遏止。
 
反觀僅有700多萬人的香港,疫情反反覆覆,政策時鬆時緊,明明與內地近在咫尺,但卻像個孤島一樣,將自我與世界隔離。無論來往內地或國外都要長時間隔離。中港家庭團聚、跨境返工返學,出境消費旅行,都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反觀同樣作為特區的澳門,一早實現與內地自由通關,居民正常生活。
 
事實上,本港市民居住集中,疫情管控難度與數千萬人口、高流動性的內地城市相比並不複雜。香港屢次疫情爆發,都由豁免群組傳出,說明檢疫政策有漏洞,政府處理不夠果斷。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兩年的經驗教訓,世界各國的先例,足以令香港認清前路,重新出發。封區檢測、追蹤源頭,特別是催谷接種疫苗等措施,香港都可以做得更好。
 
香港是多元化的社會,有各種意見與聲音很正常,但在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上面,港人應該凝聚共識,才能齊心協力戰勝疫情。為保護港人,讓社會早日恢復正常,病毒清零而非共存,才是香港的正確方向。

 


原圖: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st/14ac38bb55c9fbb762b4bb229ea8fdea/stheadline/inewsmedia/20210424/_2021042414573695194.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