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救活香港電影的「長津湖」

Eugene So 2021年11月30日 16:00

說書人:「林超賢導演這句話講得準確,中國電影在不經不覺之中,於各方面已進步到在國際舞台上,獲得不少掌聲了。而《長津湖》不止救活了香港電影,更試驗出合拍片的成功之路。有些人『不知史 絕其智』,講香港『本土意識』,卻忘了『本土意識』的根源,如今《長津湖》正好喚醒他們的根源了!」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電影不涉及社會、不涉及政治是不可能,就算再虛構的故事,當中一定含有社會現實,只是意識好與壞之分。然而將不良政治意識形態,無限演繹,還要講到是「本土意識」,說是特色,大概只有香港電影。

然而,甚麼是「本土意識」?看看佔中後如雨後春筍般的「本土意識」電影,簡單舉例,當年彭浩翔的「本土意識」電影《志明與春嬌》三部曲、《低俗喜劇》等,內容大多都是批判中港矛盾問題。

表面批評討論中港矛盾問題,實質是暗諷暗批內地,企圖將內地拉低,以此托高所謂的香港「本土意識」,形成一種香港比內地有文化的假像,其實是對內地一種不了解的歧視。

對於港產片,香港的演員及導演,絕對是有高超演技、有高強拍攝技巧,然而大概就是這種不肯面對中港文化大同的走勢,而固步自封,以致走向夕陽,甚至愈來愈傾向政治。

而中港合拍片正正是救活香港電影的「救命草」、「解毒丸」。合拍片條例,其實早於90年代中期已出台,及後2009年5月香港與中央簽署的CEPA補充協議六中,允許國產影片及中港合拍片,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後,可在香港進行後期製作,此無疑是對香港電影業的優惠政策。

可惜,港產片至今仍死氣沉沉,除了有部分演員及導演變黃是成因外,對祖國歷史不了解亦是其中的問題。但近期於內地及香港市場都大熱的電影《長津湖》,正是合拍片的借鏡好例子,說該片救活了香港電影亦不誇張。

《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及林超賢三大導演聯合執導,徐克及林超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是香港導演,陳凱歌是內地導演,中港聯手拍出中國近代歷史之餘,亦既講歷史,亦激起愛國之情,此可謂是香港電影的未來。

而導演林超賢拍攝《長津湖》後,更直言在拍攝電影過程中,用身體和心靈去閱讀國家的歷史,每一次都能讓他感受到巨大的衝擊,又表示講中國故事能帶給他莫大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他亦說了一句很精彩的話:「荷里活電影都有主旋律,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為何不能拍出自己的主旋律呢?」因此他更計劃明年回港拍戲,希望為傳承出力。

他這句話講得準確,中國電影在不經不覺之中,於各方面已進步到在國際舞台上,獲得不少掌聲了。而《長津湖》不止救活了香港電影,更試驗出合拍片的成功之路。

有些人「不知史 絕其智」,講香港「本土意識」,卻忘了「本土意識」的根源,如今《長津湖》正好喚醒他們的根源了!

 

原圖: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st/c8c80b1eb0cc5f213ef69101af109290/stheadline/inewsmedia/20211125/_2021112504423775038.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