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識,特區政府10月8日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提出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
藍圖提出的想法十分進取。不過,如何把行動藍圖實踐出來,則考驗政府統籌不同部門及持份者的能力。
政府計劃逐步減用化石燃料,目標是在2035年增加零碳能源比例到60%至70%;可再生能源則提升到7.5%至10%。距離香港達成這個目標尚餘不足15年,現行的基建是否可以支撐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產能頓成疑問。
南澳洲在數年前曾經因為風暴吹襲,輸電網受到破壞,供電嚴重短缺,居民生活大受影響,當地政府隨即和私人公司合作,短時間內成功建造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系統,該系統可儲起另一個風力發電場產生的電力,隨即解決了供電問題。
在香港,既然氣候藍圖已經出台,特區政府及兩電應該參考南澳洲的經驗,盡快提出具體的時間表及路線圖,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筆者多年來都使用電動車,其零排放特點對環境的好處已被肯定,但發電來源仍會被批評為不夠環保。政府加快落實能源轉型,有助建立低碳供電及用電模式。
政府早於年初就公布了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其後也成為氣候行動藍圖的其中一個部分。環境局推出的20億元「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反應熱烈,預期超過10萬個車位受惠。政府應該盡快檢視這個計劃,考慮推動第二階段資助,讓更多住宅停車場可以配置電動車充電器。
「替代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的「一換一」計劃,有效吸引市民在稅務優惠下轉用電動車,但這項計劃在2024年到期,政府應該訂下具體目標,才可以在三年後衡量這個政策的成效。這項政策是由環境局主導,但現時正由運輸署去執行,兩個部門必須增加資源,加快處理審批個案,應付市民轉用電動車的需要。
政府訂出氣候行動藍圖,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一步,落實過程需要魄力及行動力。社會對於優質居住環境有所期盼,希望政府能夠做出成績來,為下一代建構低碳的生活環境。
作者:陳建強(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原文轉載自:
文匯報2021-11-18 (作者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
https://www.wenweipo.com/a/202111/18/AP6195691be4b07b4059d362fa.html
原圖:
https://elements.envato.com/climate-issues-ZCVNFWH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