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牛年說牛

溫凡 2021年02月21日 23:00

牛年終於到來,香港與香港市民亦開始了新一年的奮鬥征程。在經歷了接連兩年的社會動盪與疫情衝擊之後,百廢待興的香港社會迫切需要重新出發,亦即「牛轉乾坤」。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牛年宜勤,習總書記也在拜年茶話會上給全國人民寄語,提倡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精神,奮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這三牛精神,正好也契合當下香港的需要。失業率高企,經濟遭遇寒冬,我們需要孺子牛的貼地服務。傳統經濟模式發展遇到瓶頸,則需拓荒牛來勇敢開拓,最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艱苦奮鬥的老黃牛精神。破局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若無堅強意志堅韌不拔,斷難走出這一困難的局面。
 
放眼國際,疫情下全球經濟均受到不小的挑戰。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BNO事件亦是來源於經濟的挑戰。其實自從幾年前以特朗普上台為信號,全球民粹主義抬頭已成大趨勢,過去的「世界是平的,共住地球村」的所謂進步思想早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各類「XX優先」的本土思想。
 
移民,便是其中一個最敏感的議題之一。就BNO政策本身來說,所謂的5+1政策也只是希望能夠引入一些英國本身需要的人才(以對沖脫歐之後可能造成的工作以及資金流出),而不是其所標榜的張開雙臂,來者不拒。否則則會大大傷害保守黨的選民基礎。正如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自己撰文所說的那樣 : 
 
People like the biological scientists and biochemists the Migration Advisory Committee recently added to the shortage occupation list, because we desperately need more of them in this country. We'll be able to prioritise the people who can and will add significant value to our country.
 
「英國需要的是能夠填補所需職位空缺的人,而不是假借自由呼吸 」為名,實則享受福利的人。
 
就香港的角度來看,筆者作為一名基金經理,亦認為資金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流出。資本具有逐利的天性,流入或者流出只取決於資本市場的回報率情況,這一動態會體現在港幣匯率上。從資料上看,受到美元息差及經濟前景吸引的考慮,香港實際上一直處於資本淨流入的狀態,港幣匯率一直在強方兌換水準即是明證。
 
人才方面,香港一直是國際城市,來去自由,某些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可能會影響某一些特定取向人的流向,但不改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一直有對於內地乃至亞洲及國際金融人才的巨大吸引力。
 
此外,即使有移民傾向及可以移民的人,在年齡及資歷上都傾向于中年及以上。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此種形勢的出現,正是讓新一代有為有想法的青年人上位上流,取得進步的大好機會。而部分缺乏英國所需專業能力的青年移民,則受到前文所述的保護主義思潮的影響,終究還是需要回流。部分80年代移民美加的案例也無需筆者贅述。
 
由此可見,只有牛人,才會走到哪裡都受到歡迎,但只知破壞,不知建設,永遠身份政治行先的某些人,真的是牛人嗎?

原圖:https://www.facebook.com/7972991316/videos/252129619873570;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827553/%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4%B8%AD%E5%9C%8B%E6%93%AC%E4%B8%8D%E6%89%BF%E8%AA%8DBNO%E8%AD%B7%E7%85%A7-%E4%B8%80%E6%96%87%E7%9C%8B%E6%B8%85%E8%88%87%E7%89%B9%E5%8D%80%E8%AD%B7%E7%85%A7%E5%88%86%E5%88%A5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