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黃馮律師行被接管事件」反映法律「非政治」化的民生面向被忽略

余非 2021年01月12日 17:00

余非:「最近不斷有人炮轟香港涉及政治層面那類官司的審判情況,我個人認為,那方面的事已十分熱鬧,而且矛盾已進入要解決的議程之內。反之,我一直認為,香港在「非政治化」那方面的各式問題,被長期、嚴重忽略。因為香港泛政治和內耗,天天圍著政治議題空轉,再加上罵來罵去的「雙撃掌」效應,總體上,令香港長期忽略了民生方面的各種漏洞和毛病。以香港法治為例,最近的黃馮律師行被香港律師會接管事件,反映非政治化、民生方面存在結構性弊病。」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最近不斷有人炮轟香港涉及政治層面那類官司的審判情況,我個人認為,那方面的事已十分熱鬧,而且矛盾已進入要解決的議程之內。反之,我一直認為,香港在「非政治化」那方面的各式問題,被長期、嚴重忽略。因為香港泛政治和內耗,天天圍著政治議題空轉,再加上罵來罵去的「雙撃掌」效應(聽我節目的都明白其意思,此處先不岔開),總體上,令香港長期忽略了民生方面的各種漏洞和毛病。以香港法治為例,最近的黃馮律師行被香港律師會接管事件,反映非政治化、民生方面存在結構性弊病。跳開泛政治化的漩渦,回看最普通的市民生活,在法律方面,香港的打工仔、小市民,尤其是生活踏實的那群人,究竟是否得到了足夠的法律保障?黃馮律師行被香港律師會接管事件,也許是個很好的案例。

我一直有關注這件事,但留時間等待事態發展。如果及時解決,就不用點評,以免干擾處理進程。可是,發展至1月10日早上,看了他們記者會直播,很明顯,苦主已到了求助無門的階段,所以或可跟進一下。

以下是事件的始末,以及1月10日記者會上講述的最新情況。

2020 年 12 月 24 日平安夜當天,香港律師會接管了黃馮律師行。黃馮律師行是全港二手樓買賣市佔率排第一的律師行。而客觀事實是,有不只一名苦主在23日已完成了所有成交文件,24日當天只是付款入賬、卻「彈票」(支票入賬不成功)。苦主當時才知道律師行已出事。請注意,律師會於24日宣佈接管和凍結資金,之後是25日、星期五,聖誕節、紅日公眾假期。而26日是星期六,27日是星期日。按記者會上苦主的說法,他們於26日星期六當天已經不斷打電話查問情況,接聽者都說不清楚狀況。至28日星期一,正式的工作天,有部份苦主親身去香港律師會和律師行追問情況,尤其去黃馮律師行想取回屋契等相關文件。記者會上的苦主說,當日黃馮律師行門外排起人龍;之後就說每天發20個籌去處理個案。

按記者會上的講法,受影響的樓宇買賣個案估計有1200宗,而站出來的,大概100人。有近80位苦主成立群組跟進發展。由於24日(平安夜)接管之後又是公眾假期、又是週末,基本上苦主只可以擔心至吃不下、睡不穩,無事可做。至12月31日,律師會有公開回應了,表示去信銀行和政府相關部門,呼籲他們盡力協助黃馮律師行的前客戶;並且列出100間可以承接個案的律師行。有苦主強調,由24日至31日之間,沒有100個律師行這名單,他們得不到足夠的訊息。而有趣的是,跟平安夜接管一樣,12月31日(星期四)列出100間律師行的名單,但第二天星期五是2021年1月1日,又是紅日公眾假期,之後1月2、3日是星期六、日。要到1月4日(星期一)才是工作日,可以比較容易找到人辦事。律師會為何要在一個如此多公眾假期的年底去採取行動呢?相信一定有他們的專業考慮。可是,客觀事實是,受無妄之災的那群人,最初那十一天定必很難熬,如坐針氈;感覺上,是一層樓「沒有了」,一大筆錢,甚至以百萬計的金錢「沒有了」。大概,當中的折磨,不是你我作為旁觀者可以感受到的吧。

在1月10 日的記者會上,找到新律師行的苦主要無端額外多付一筆律師費;而有不少人甚至根本仍然找不到新律師行接手。有苦主表示,他們估計,不少個案涉及成交期的定義問題,即是會有爭議,處理起來比較麻煩;而向黃馮律師行取回文件的過程可能很漫長。因此,那100家律師行,不是全都真正願意接收黃馮律師行的手尾。記者會上的苦主說,律師會的新聞公佈寫得「好靚」(彷彿很合理),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好」。不但律師行不容易找,就像香港律師會公佈中所言:「部分當事人可能已將款項存入該行銀行帳戶,介入中介人將與他們聯絡,通知他們如何提出取回款項之申索。」也未曾發生。記者會上有苦主說,他們一張申訴表也未填過。

總括而言,再一次交代數字──此次黃馮律師行被接管,受影響的樓宇買賣個案大約有1200宗。站出來討回公道的苦主接近八十人。按這79人的填報,已經有涉及1億2千多萬資金被凍結;而還有上千人未加入群組,總數一定不止是現時這個數目。這79位站出來的苦主,大部份屬於買樓自住的小市民,有人為結婚,而不少人都是生了BB,有改善居住環境的必要,所以要換樓或買樓。他們強調自己不是炒家!他們現在很徬徨。看直播時,感受到他們循規蹈矩做人、卻原來港式法律不保障小市民那種不忿。因為是自住,不少賣家都願意延長交易日期,延後半個月、或一個月不等。可是,公眾假期加兩個週末,半個月眨眼就過去。面對沒有時間表,沒前景,求助無門的當前,他們沒有信心可以在一兩個月內解決問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努力儲錢,或借夠錢買樓、付首期,都要遇上被殺訂、輸大訂和印花稅那筆錢這等命運。

文章尾聲談一下部份苦主令人印象深刻的疑問。

第一疑問是,據報,律師會在2009至2019年十年內,曾22次介入律師行業務。有苦主勤力地找資料,知道對上一次是2016年接管何伯華律師行。有人說,那次有人花了幾年時間才取回相關文件,而被凍的結資金,到現在仍未完全成功取回。既然十年內二十二次接管,現在是第廿三次,何以好像仍然沒有固定程序般的呢?苦主的訊息很少,也不同律師行人言人殊。

第二點疑問是,黃馮律師行一名前文員涉挪用該行客戶款項,香港律師會按《法律執業者條例》第159章接管黃馮律師行的業務。明白香港律師會有條例可依,他們有權接管;可是,對被無辜牽涉其中的過千名苦主,又有沒有責呢?合不合情理呢?舉例,既然是前文員,可不可以在解僱文員後的入賬款項不被凍結呢?不管這處理可以幫到多少人,權力大如香港律師會,有沒有盡量令少一點人受影響那份心思呢?受影響者涉及一層樓,少則幾十萬,一般也3至900萬,這對平常小市民而言是不少的一筆錢。律師在樓宇買賣中收的利潤不低,跟他們保障小業主的責任是否相對稱呢? 

有位苦主打算「樓換樓」,現時賣舊樓套現的400萬被凍結,他無從用它來做首期進行按揭。如成功辦按揭,新居本來兩月後便可以搬入。現在舊的已經賣掉,新的交不出400萬首期做按揭,落得一個兩頭不著岸的苦況。

黃馮律師行事件很值得大家跟進。

文章收結前做總結:再一次強調,由站出來的約80位苦主反映,他們都是有工做、有交稅的小市民,買樓不是投資,不少個案甚至是生了小朋友,必須改善居住環境所以買樓。黃馮律師行此次被接管,會不會反映,香港涉及民生的法律結構,長期以來也沒有好好保障小市民。因為此次律師會接管的是買賣樓宇排名第一的律師行,於是小市民苦主數量多,問題才浮現及引起關注。

請注意,我強調是民生方面的法律結構!生活在香港,法律層面也好,其他層面也好,它們存在的深層次矛盾,都被天天講政治的泛政治化消耗掉關注度。黃馮律師行的接管事件,是否反映,香港的社會民生,其實未如想像中公平合理。其次,是否反映,香港民生事務的利益分配,以及權力結構,需要來一次大動作 而漫長的調整。

這種涉及民生的改革,必須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香港,會不會是時候不應再天天圍著政治議題做焦點,以及大玩「雙撃掌」了?希望為改善家人生活而置業的小苦主,都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本文在時間上截止至星期日深夜。星期日當天,香港律師會作出了簡單回應,說「計劃稍後交代最新進展」。希望可以盡快解決苦主的困難,本節目對事件會繼續密切關注。

原圖: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101/10/AP5ffa7c27e4b00123a564685a.html

http://paper.wenweipo.com/2021/01/11/HK2101110017.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