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

港台風雨又一年(之二)

陳建強 2021年01月11日 11:30

陳建強:「在社運政爭和新聞自由爭議的激盪下,包括港台的媒體與執法部門之間的工作關係漸趨緊張,多番出現投訴譴責甚至對簿公堂的對峙角力,當局應發揮上級領導的職能,主動進行仲裁和協調,甚至經通盤考慮後作出裁決,不能因個別的觀點角度差異,挫削彼此的互信互動,甚至特區的整體管治。

因應全球化的經濟環境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速發展,作為「官台」的港台,應積極面向和爭取打進海外和內地社群和文化市場,打造大灣區的信息傳播平台和綜合服務平台,發揮正面的匡導作用。 」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過去一年,社會困陷紛亂歪逆,港台持續被推上政爭狂暴的風口浪尖,多個新聞和時事節目亦接連走上火線,觸動香港的管治紅線,為香港添煩加亂。此時此刻,正邁向「後國安時代」的香港,應如何面對當前社會困局?如何消弭社會忿戾?端看媒體機構的社會責任表現,以及媒體從業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特別是作為香港唯一提供公營廣播服務的港台,如何發揮示範窗和安全閥的作用?

香港電台成立至今已近百年,無論是港英政府和特區政府都曾先後多次檢討和調整港台的角色定位和主管部門,亦曾考慮將其改動為公營廣播機構,港台內部亦曾一再爭取效法BBC的編輯自主和節目製作模式,最終仍決定維持其作為政府部門的角色不變。

激發社會撕裂的政治「玩火」須遏抑

然而,基於香港特殊的地緣政治格局,部分媒體和媒體人志在「反中亂港」,蓄意利用媒體公器扭曲事實、誤導民眾、濫用新聞自由,並且煽惑民眾製造社會動盪,這是未來廣播政策和港台改革的主要關切點。

回歸23年多,在西方「話語壟斷」下,香港常被指斥為新聞和言論自由持續倒退,但現實情況卻是香港媒體,無論是報紙、電台、電視,特別是網媒,不少都充斥着非理性、煽動性、攻擊性的信息和言論,反映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並非減縮而是被濫用,以及業界自律不夠和政治立場太鮮明。這是容易挑弄社會矛盾,激發社會撕裂的政治「玩火」,必須及早因應、堅決遏抑。

因應港台節目引發的連番爭議,政府的檢討港台管治及管理專責小組成立已逾半年,本人希望專責小組早日完成檢討,完善港台運作,確切履行《港台約章》。

新聞自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必須給予尊重和維護,問題是憑誰體現?由誰保護?過往,基於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政治布局,西方國家和香港反對派強行將港台的角色定位,視作為衡量「一國兩制」及「港人治港」政策落實的其中一把標尺。今天,隨着香港國安法落實執行,並對採訪安排和網上言論等作出適當規範,有必要責成港台管理層嚴格遵從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和「一國兩制」,嚴肅貫徹《港台約章》,消除政治性的誤導瞎猜,讓港台運作重回依章守法的正軌,更讓港台不再「被遊走」於政府部門及公營廣播機構的不同身份。

打造大灣區信息綜合服務平台

本屬政府部門的港台,破格獲准與政府商議營運協議,將港台運作攤在陽光下,一切依章辦事,再藉此提升其透明性、問責性和法制性,防堵在當前的「後真相時代」,有人惡意挪用港台的「官台」身份,並以新聞自由為護身符,遂行危害國家安全、特區管治和社會穩定的勾當。

在社運政爭和新聞自由爭議的激盪下,包括港台的媒體與執法部門之間的工作關係漸趨緊張,多番出現投訴譴責甚至對簿公堂的對峙角力,當局應發揮上級領導的職能,主動進行仲裁和協調,甚至經通盤考慮後作出裁決,不能因個別的觀點角度差異,挫削彼此的互信互動,甚至特區的整體管治。

因應全球化的經濟環境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速發展,作為「官台」的港台,應積極面向和爭取打進海外和內地社群和文化市場,打造大灣區的信息傳播平台和綜合服務平台,發揮正面的匡導作用。

原圖: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st/bf8d7ec2c7b92564eb951c884290b296/stheadline/inewsmedia/20181216/_2018121615191791190.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