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生於80後末與90後頭的既尷尬又幸運的年代,90後會認為我是80後,但80後又會認為我是90後,我也不知道我是乜乜後了。不過,學校將我歸至與1990年同班,因為近年尾出生嘛,9月才開學,而我就是9月出生,所以就歸我去90年的那一級別了。換言之,我從小到大都是與90後為伍,我算是90後了嗎?又不然,反而身邊的80後的朋友也算多。所以又卡在90後與80後之間。
這個情況讓我想起電影「浮城」,男主角是郭富城飾演的出生於漁民家庭,即香港從前的蜑家人,他出生的時代是港英殖民時代,中國人被英國人欺凌嚴重,而他是中英混血兒,中國人不視他為中國人,英國人又不視他為英國人,處處受到歧視,常被兩者辱罵做「雜種」。
而我的情況也有多少相似。在教育上,長大後才發現,特別是近日對於教育的爭議問題,才發現原來80後與90後的教育完全不同。90後教的大多都是實用度高的知識,即背誦居多,應用於會考之用;而80後更「應用性高」,雖然兩者都要應付會考、A Level(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但90後末就改制了,會考不再強調背誦,甚至加入了通識科(從前叫有些學校叫社會科),到後來會考改了幾次制,最後94、95年出生的,直接棄會考制,改做「中學文憑試」。
90後在教育制度改來改去之下,兩邊不是人,甚至多邊不是人,有時候我的師弟妹,也不知自己在讀甚麼。而我就很不才,中學留過班,是末代會考生的前一屆,那時去會考也不是自己在考甚麼,而評分準則也改了,可能連改卷的也不知自己改甚麼,最後又留班了。
而教的老師,在那個時代,也不知自己在教甚麼,主要是通識科及不停的改制所致,這也不能怪他們。其中有一件事就顯明情況了。與不同年齡層的同事討論及「三權分立」的問題時,竟然有些說是上學時,是教「三權分立」,而有的則說沒有教過是「分立」的,多麼的顯明教育上出現了重的漏洞。怪不得黃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獨」了!
而政見立場的問題上,90年的有黃有藍,我身邊就分了兩派,一邊極黃(甚至有去示威);一邊則極藍(相當撐警),而95年打後的,即考「中學文憑試」的不知為何,大多都是黃得緊要;而80後的更出現第三種,就是不是藍又不是黃,亦不是中立,就是借機仇警。
至於為何出現此「混雜」情況,問過他們,其實都說不出個大概,90後黃的就是受反修例的新聞影響,認為政府是強推「修例」,故出去示威,是為了「正義」,保住「一國兩制」;而藍的90後,就認為和平遊行是可以,但暴力、暴亂則不能,不明白破壞社會、攬炒與保住「一國兩制」有關聯性,只知道亂下去就真的攬炒,所以支持警方止暴制亂,收復失控局面。而80後,就說得不清不楚,總之認為是「警暴」,故要「以暴制暴」回敬警方。
這種混雜情況,我猜有看過「浮城」的人,都會聯想起發生「六七暴動」的前期劇情。有人支持英國政府、有人反對英國政府、有人就是因為政府是外國人,就是要仇恨他們。歷史總是相似極了,不斷重演又重演,只是換了角色,劇情不變。
混雜的情況是解決了不,因為香港就是一個「混血兒」,這種混血的基因上是好是壞?就要看自己如何善處了,我個人而言是從正面樂觀去看,「混血兒」你可說是「雜種」,兩邊不是人,但也可以說是擁兩者之長,既能中亦能英,對外對內也可以。
所以香港的出路是如何?我認為何不做個中間角色?從前是世界轉運港,如今為何不可以是「世界文化」與「中華文化」的轉運港呢?近年一切的爭議,包括所謂的中港矛盾,其實是否一定要硬分「香港」、「中國」呢?教育上是否可以「解決中港矛盾」為主調,為下一代的香港人尋找出路,別再讓下一代承受不必要的「佔中」、「黑暴」了?
原圖: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633564/即時-港聞-學生組織號召-大三罷-教育局籲學校彈性處理遲到缺席
https://www.singtao.ca/3733311/2019-09-03/news-【逃犯條例】港澳辦:港府止暴制亂後要將國民教育視重任+教育界鼓動罷課應懲戒/?variant=zh-hk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215189/日報-教育-教育專題-復課在即全方位防疫-校長籲留意子女情緒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645121/【DSE歷史科】新華社評論文章批評香港教育制度未去殖化%E3%80%80港府應撥亂反正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