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中國經濟穩得住嗎?聽統計局如何說

余非 2020年05月21日 17:00

余非:「當然,我們不需要因而過度悲觀;只是,在未來一年半載,做人處事,乃至社會參與,不妨保持一點警覺和危機感,凡事不宜躁動。不盲動,我自己視之為是在充滿變數的現實中的修行方法。」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本文跟大家談一個新聞發佈會的內容。我是家居工作人士,會偶爾在早上及下午看看中國內地一些官方發佈會。5月15日早上的中國國務院新聞發佈會,請來國家統計局,發言的是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女士。因為談經濟,我很有興趣。

我覺得當大部份人也被困在泛政治化的議題內,可能沒為意世界的另一邊正面臨危機,就是被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有不少分析指出,真正的經濟衰退可能要在2020年下半年,乃至2021年上半年才出現──真希望衰退不要來。也因此很好奇,想多知一點中國經濟的實況。我很明白和體諒,香港也好、美國也好,中期走不出泛政治化的氛圍。因為美國和香港也受選舉影響。美國年底有總統大選。特朗普因應對疫情不力,過程中還曝露了他的任意妄為,直接衝擊了他的選情。選情有變,為拉提形勢,一定是大打中國牌,歷來如此,一點也不出奇。而香港9月份有立法會選舉,泛政治化的操作幾乎幾天便燃燒一個新議題。

本文不談政治,談經濟。換一下口味。究竟中國經濟實況為何?以下跟大家介紹國家統計局劉愛華在記者會的說法。簡言之,全球經濟確實存在風險,中國沒可能不受外圍環境影響。不過疫情沒有破壞中國經濟結構。中國本身的條件和發展總趨勢沒變。然而,劉愛華同時強調,對未來不能過於樂觀。以下是記者會的重點內容。

國務院統計局的記者會是早上時間,十點至十一點半。劉愛華用了不少時間,分七方面報導數據。數據反映,3至4月總體仍處於下降區、即負增長區間內,穩定恢復中。七方面分別是:工業生產由減轉增,服務業降幅收窄,市場銷售、尤指實物商品網有所回暖,固定資產投資好轉,貨物出口同比有增長;只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持續回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略有上升。

有關數字大家可以上網查看,會把連結附於文末。

劉愛華的數據交代不列出來了,因為對大家來說未必有實感。我跟大家談幾條有意思的記者問答,令大家知道得更具體些。

在提問時間,經濟日報記者留意到PPI連續下降。PPI是生產者物價指數,反映的是廠商原材料成本的經濟指數。PPI連續下降,即是原材料成本沒被搶貴了,記者問:是不是反映復工了,但沒復產,訂單少了呢?劉愛華回答,大意如下。她說,兩個多月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降幅擴大,是因為結構性輸入因素——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降。由3至4月,一個月比一個月便宜。油價跌,令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被拉低。劉愛華同時不避諱地補充,建築業、服務業在過去兩個月恢復生產率仍然偏低,也是拉低PPI總體數字的原因之一。而PPI低,石油價格下降是關鍵。

明白這一點,就不會因PPI下降而錯判中國經濟的總體形態。

至於路透社記者就問:預計哪個季度經濟能夠走出負增長區間呢?劉愛華說,由環比,即一個月扣一個月來看,中國工業生產5月份已出現了轉正,增長3.9%。因為已開始復工。然而,且注意,劉愛華沒有盲目樂觀。她說要消除前幾個月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但取決於國內復工復產的進展,可能一定程度上要受外部疫情的影響,以及外部經濟變化的影響。依目前來看,經濟發展的走勢還需要觀察。劉愛華指出,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有基礎,把恢復改善的勢頭持續下去。在外需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下,中國確實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

內需是中國經濟的關鍵。中國只是個發展中國家水平的人口大國,這個條件局限,反而令中國刺激經濟的可用空間比較大。我在第一節跟大家談了包括懸崖村在內的易地搬遷。各種扶貧項目,令中國可以透過有建設性的脫貧攻堅工程來增加GDP,以及刺激內需。不需要用為做而做的工程來刺激GDP增長。

扶貧之外,中國的產業鍊相對完整也是好處。劉愛華在答中國新聞社記者時提及,中國經濟在負增長區間內的底氣:「來自於我們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完備產業體系、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超大的市場規模。這些優勢在嚴重疫情衝擊下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在抗疫情過程中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劉愛華還說,醫療物資的需求在過去幾個月快速增長,生活必需品大部份處於穩定的供需關係。我想,14億人的基本民生需要是中國內需市場最有效、有力的保障。

文章去到尾聲,且指出另一些觀察。中國政府跟美國、歐洲發達國家的政府相比,勝在有可以做宏觀調控的機制和能力。中國是個可以上下一盤棋的國家。在國家統計局個半小時的記者會內,我聽入耳的,不是數字,是國家治理。可是,我不會只看見事情好的一面,我想同時提出壞的一面。在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沒可能獨善其身。上面談了經濟,以下談其他不可獨善其身的面向。我認為,如果其他發達國家的疫情仍然未改善,而且從而重創當地經濟,而中國則穩住了……在這樣的比較狀況下,可以預計,未來部份發達大國的甩鍋操作會層出不窮。他們的政府和政客要轉移視線。海外華人或多或少也會受牽連。總之,未來一年半載,中國疫情和經濟即使可以保持平穩,但整個世界會是樹欲靜而風不息的格局,存在很多變數。

文章收結前做總結:大家要留意了,未來一年半載,整個世界是向好、還是向壞,很難預料。在英國和美國,據說部份小朋友身上出現怪病,於是就算新冠肺炎有疫苗了,歐美主流社會是否便可以重拾正常軌道,是未知數。

當然,我們不需要因而過度悲觀;只是,在未來一年半載,做人處事,乃至社會參與,不妨保持一點警覺和危機感,凡事不宜躁動。

不盲動,我自己視之為是在充滿變數的現實中的修行方法。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2311/43019/index.htm

統計局記者會足本文字版(包括記者問答)

原圖: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xinwen/2020-05/15/5511845/images/56256165f8e7450b8fa1bf0dc91b9afc.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