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為什麼特區政府未能技術擊倒港台

張達明 2020年04月07日 19:45

張達明:「筆者翻看了該節目兩遍,發現編輯思維邏輯混亂,以偏蓋全,以為提到「台灣經驗」是畫龍點睛。更不濟的事,按筆者對傳媒運作的認知,有理由相信港台該節目的操作跟蘋果日報沒有多大分別」。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本篇文章的結論:邱騰華作為香港電台的直屬上司看不到問題癥結所在,讓這間公共媒體失去自我反省能力和應有的專業操守。

對港台節目(The Pulse)日前訪問世衛官員產生的政治風波,邱局長的回應不單未能讓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心服口服,更讓香港市民認為港台新聞自由受到削弱。簡單而言,邱局長的回應只是曉以大義,沒有針對港台的缺失向公眾表明特區政府是一個講道理的政府。

筆者翻看了該節目兩遍,發現編輯思維邏輯混亂,以偏蓋全,以為提到「台灣經驗」是畫龍點睛。更不濟的事,按筆者對傳媒運作的認知,有理由相信港台該節目的操作跟蘋果日報沒有多大分別。

 

該節目的內容

 

就內容信息層次,該節目可分為三個部份:1)列舉了西方國家當時三個疫情較嚴重的城市,講述了這些國家處理疫情的失誤和人民抗疫意識不足;2)訪問世衞官員,讓他回應國際對世衞的指責例如偏袒中國,對疫情反應慢和抗疫欠缺週詳計劃;3)(沒上文下理地鋪排)述說台灣處理疫情能力冠於其他東亞地區,台北表示當地政府在12月底已經提醒世衞關於新冠病毒人傳人的風險,但此提醒沒有傳到世衞人士。雖然台灣經驗不被中國和世衞接納,但透過一個視象會議,這些經驗得到歐盟認同。就這時候,一個記者便出現於螢光幕向世衞官員作視象發問:「世衞會否考慮接納台灣成為其中一個成員?」該名世衞官員沒有回應,但此記者仍堅持再次發問同一個問題。官員仍未理會,只草草回應幾句客套說話,然後掛線。(基於字數限制,建議讀者上網看此三部份)。

 

港台製作馬虎

 

1)節目頭兩部份就疫情時序及西方疫情轉差的理由作出了資料提供,基本上將西方國家對世衞和中國的指控作出事實的平反。但是港台忽然將「台灣經驗」提升至整個疫情問題的癥結就貽笑大方。試問香港電台從哪個權威得知,當時「台灣經驗」可以令疫情化腐朽為神奇?

2)如果硬說「台灣經驗」有理據,那麼香港電台為何不討論「澳門和香港或北韓經驗」。難道傳媒人連最基本常識———不同地方有不同歷史文化因素———也沒有掌握?一點也沒有!香港和澳門是緊貼廣東省邊界,糧食供應及基本經濟聯繫一刻也不可以分割,但是,這兩個特區和國際城市當時仍可抗疫得宜,而且,這兩地政府的抗疫工作遠比台灣島來得艱難。另外,蔡英文之前選舉和支持香港黑暴恰巧令陸客對台灣卻步,這足以將病毒傳播鏈切斷,間接令台灣得以平安。


3)香港電台無錯的話:台灣的防疫經驗曾經得到歐盟認同。筆者要問,為何歐盟裡的國家仍然是世界上災情最嚴重的地方?香港電台有沒有想清楚,「台灣經驗」是否值得拿出來討論?


4)時事節目的人物專訪通常會給受訪者知道對談的內容,絕對不會出現節目中,受訪者默不作聲空氣凝結了的情況。未經準備的採訪或現場實時採訪出現此情況是允許的,但錄播製作便有另一番處理方法了。況且,製作人播放此情景也要得到受訪者首肯,不然的話,香港電台就是製造了受訪者迴避問題的觀感。香港電台這次做法是極似壹傳媒的手法。


5)最後,其實世衞官員在訪問中已經道出防疫最重要策略是「隔離懷疑病者」和「加速病毒檢測」。這些策略在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也有採用,效果亦十分一致。但這些地區各有其本身干擾因素(香港有幾萬個海外學生回流,澳門人口少,祖國地方大人口多,台灣對外接觸面少),疫情的地區差異其實有待觀察及跟進,而並非將台灣入世衛作為探究問題的方向。希望香港電台拿出多一點專業及誠意去製作節目吧!林鄭政府也應深深檢討如何讓屬下變回具專業及權威的部門。


原圖:https://static.stheadline.com/stheadline/inewsmedia/20180731/_2018073114174678867.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