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

黃色經濟圈 違市場邏輯難持續

Eugene So 2020年01月23日 14:30

何濼生:「在今天全球化競爭熾烈的環境,人家不辨顏色力爭高效,自家卻陷困獸苦鬥,資金溜走,職位留失;人家盡用價值鏈(value chain)力爭分工帶來的紅利,自家搞小圈子不買國產貨不跟藍店做生意。這樣的黃色經濟圈,如何可以持續?」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近日有關黃色經濟圈的討論不絕於耳。支持的說要藉市場行為支持他們心中的核心價值;反對的指扭曲市場,而且「劃地為牢」,長遠無法持續。

搗亂藍店 違反道德底綫

本來,消費者花錢買東西買服務,除了要取得產品或服務帶來的物質上的好處外,從來都有心理滿足的考慮。因此,一個人或取「黃」或取「藍」;或取「綠」或取「彩虹」或取社企,都應該是天經地義的個人選擇,應該受到尊重。然而在開放社會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個人的核心價值不要假設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自己個人的取捨,不應強加於人,以致對持不同理念懷敵意,甚至加以傷害。

再者,如果在個人消費的取捨以外,進一步有組織地推動別人仿效,甚至使別人感受到壓力要跟隨,或使營商者感到有壓力變成黃店,甚至向藍店搞搗亂或破壞,就再不是合情合理的個人選擇而是違反道德底綫的行為。即使純粹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也是違反經濟學的市場邏輯。

我對這樣的黃色經濟圈,只能奉勸一句:為香港為大家為自己千萬不要搞。這樣的黃色經濟圈發展下去只會害己害人。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個人願意自己承擔社會代價,把個人支出傾斜到自己因政治、宗教、或其他理念支持的企業,結果應該是合乎經濟效率的。但是,如果行為超越了個人的消費選擇,就會為社會帶來額外的成本。

超個人消費選擇 涉社會成本

一切消費行為,只要是個人付出社會成本追求個人的價值,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如果為別人造成傷害,不管是心理上或財產上的,只要社會成本會高於個人成本,社會就會蒙受損失。

要注意:上文提到的為社會帶來額外的成本,並非純粹因市場價格變化所造成者。純粹因市場價格變化所造成的「界外效應」叫pecuniary externality,是因供求帶動的價格變動引致在福利(personal welfare)上的起伏,是合理的和高效的。

強迫違法治 競爭淪惡鬥

舉例說,如果社會對某資源或產品需求大增,所有該資源/產品的用家都要多付費用才獲得該資源。如果自己不願付高價,資源/產品就會給願付更高價錢的人買去。經濟學者認為這是高效的。當然收入分配會影響個人付費的能力。這牽涉到收入或財產分配,可以另行討論。

但是如果自己因個人理念去逼人順從而改變消費行為或企業行為,這就等如把強權引入經濟行為。本來純市場的競爭演變成叢林法則的惡鬥。這樣的顏色經濟圈因「法治不再」驅走「尊重法治、討厭強權」的商人,結果市場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

分工帶來紅利 小圈子困獸鬥

在今天全球化競爭熾烈的環境,人家不辨顏色力爭高效,自家卻陷困獸苦鬥,資金溜走,職位留失;人家盡用價值鏈(value chain)力爭分工帶來的紅利,自家搞小圈子不買國產貨不跟藍店做生意。這樣的黃色經濟圈,如何可以持續?


原圖: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5/Citywalk_2_Sogno_Gelato_with_lennon_wall_201909.jpg/1200px-Citywalk_2_Sogno_Gelato_with_lennon_wall_201909.jpg


原文:經濟日報 2020-01-22 評論(作者授權轉載)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2547787/%E9%BB%83%E8%89%B2%E7%B6%93%E6%BF%9F%E5%9C%88%20%E9%81%95%E5%B8%82%E5%A0%B4%E9%82%8F%E8%BC%AF%E9%9B%A3%E6%8C%81%E7%BA%8C

作者何濼生為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