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民主,終結了,在流動網絡年代中壽終正寢

霍詠強 2019年07月01日 22:30

霍詠強:「在社交媒體上荒謬比理性更有趣、更具吸引力,因此破壞效果也都遠高於建設性作用。所以在流動網絡年代,無論政治制度為何,只要社會架構滿足民主狀態,這種群體破壞效果,仍會出現。香港雖然沒有選舉民主制度,但特殊的政治環境,造就了一個高度民主社會,也因為如此,當罩門被攻擊、弱點被暴露時,群體破壞性反應同樣出現,並且形成了可怕的社會運動。」


記得Follow 我哋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民主是現代社會高喊的普世價值,上世紀末,在蘇聯被瓦解後,民主政體似乎成為了所有國家的唯一選擇,甚至曾經被認為可以成為政治制度的終結者,然而民主制度在過去十年徹底崩潰。

民主制度在發展中國家失效,或可視為民主對「窮病」是用錯了藥。前幾年,還刻意地把民主和選舉民主方式分割,仍然相信隨著民智上升,民主政制可以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只是選舉制度的嘩眾取寵,因為民智未開令民主制度走錯了路,把問題視為選舉民主的失效,誰料事實是整個民主制度已經在流動網絡年代中壽終正寢。

選舉民主的失敗,基本上是理所當然的;以往歐美國家都是以發達國家的身份,在國內龐大的寡頭集團控制下,形成意念相近的不同黨派,在執政輪替的過程中,國家施政重點或有差異,但從策略方向上不會有巨大改變,因此社會發展,不會因為政權變動而傷筋錯骨。但是,這些藏在背後拉線的既得利益者,會成為國家改革和邁步向前發展的最大阻力。   

目前的民主制度,都是以四、五年為單位,如果國家的基調正確,毋須大改革,在有抱負者幾年有效率的施政,可以為國家添上新動力,但是,過去二十年,由於全球化和網絡發展,政治、經濟、外交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上場的領導人,在極具影響力的既得利益者阻撓下,發現改革困難重重,在這個時候,新領導層有兩個選擇,在韓國、這兩種選擇都出現過:

1.基層出身的盧武鉉選擇了繼續全力推動改革,並且在經歷過彈劾、國會佔領後,在位幾年間致力打撃貪腐、推動新政,令韓國曾經出過過難得的政治清明景況,很可惜,韓國的民主制度以五年為一任,不能競逐連任,盧武鉉在離職後被秋後算賬,面對親友貪腐的指控下,不勝壓力、跳崖自殺,韓國在政黨輪替下,李明博上台,韓國又重新回復門閥主導。

2.第二代政要朴槿惠選擇委曲求全,她以性格沉著冷靜、改革所屬黨派大國家黨,試圖扭轉前任總統李明博留下的爛攤子。但是為求爭取選舉勝利,贏得門閥信任的結果,無法抗拒門閥對她的操控,在缺乏家庭支持下,因為閨中密友崔順實干政和貪腐,逃不過入獄下台的命運!

儘管民主制度一次又一次的失效,對發達國家而言,還只是拖慢了發展步伐,令民生得不到改善,但是在新興國家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過去十年,美國在中東和非洲推翻了許多政權,引入民主制度,但是選舉強調的是黨派之間的差異,在突尼西亞、利比亞、伊拉克等仍未具備經濟基礎的國家來說,輕則導致施政混亂,民生經濟大倒退,重則就徹底對立,動不動就紏眾反抗,形成暴力衝突、甚至內戰,民主制度、對他們來說,是完完全全的大災難。

或許说,這些只是政治制度在發展和調整過程中的陣痛,挺過去了、前途未來就一片形勢大好,可惜民主制度最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都難逃民主魔咒。英國就在一個民主公投下,陷入看來無邊無際無出路的脫歐過程。

法國在馬克龍上台時,以一個年輕奮發、從固有的政黨中自立門戶,創立「前進黨」贏得當年的總統選舉;豪言要重建法國的領導地位,甚至說成立歐盟軍隊,卻被美國嘲諷和威脅,結果無疾而終。然後從去年底因為調漲燃油稅,激起全國爆發「黃背心」示威浪潮,政府在屈服取消後示威抗議持續,運動訴求改為爭取更多公民權、稅務改革等,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

德國總理默克爾被認為是過去三十年最出色的政治領袖,在德國民主制度能夠容許她連續贏得選舉、四度連任總理,長時期的執政令她能充分推動政治和經濟改革,讓德國在歐盟中一支獨秀,但是卻因為默克爾支持接收難民的政策招致國內選民不滿,2018年10月,德國執政黨基民盟在州議會選舉中接連遭遇失敗,默克爾黯然宣布放棄競選黨主席,並在2021年總理任期結束後不再尋求連任。

與默克爾採取完全對立手段的匈牙利總理、青年民主聯盟主席奧班維克多,將自己塑造成匈牙利守護者,指歐美勢力將移民問題硬塞在匈牙利身上,因此號召對移民採取抗拒態度。極端的政治取向,反而讓他贏得了2018年大選,延續總理地位,更在議會中獲得三分二席位。

過往,民主制度的失敗,總以為是民智未開,原來實情是每個族群都有罩門,理智敵不過民粹,無理的訴求被包裝成對理想的堅持。

民主制度的快速衰落,主要來自兩大原因,其一是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並未有做好對作為民主的模範。除了因為利益在世界各地挑起戰亂外,對聯合國、這個作為最重要的象徵性民主架構置若罔聞。帶頭違反聯合國協議,並且拒絕參與和遵守屬下組織,令聯合國形同虛設。美國號稱民主國家,對外關係和對國際組織的態度卻只有強權、全無民主作風,美國斷送了民主制度!

另一個破壞民主制度的 來自科技、來自流動網絡,特別是在網絡年代、社交媒體對群體關係的顛覆。

1895年著名心理學家勒龐,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群體心理學》(又稱《烏合之眾》Psychologie des foules)書中,對群體寫下了可怕的註腳,指群體的無意識行為會掩蓋個體的意識,群體沒有主見,缺乏頭腦,常被人利用,充當炮灰;同時,他們又很暴力,很危險,極具破壞性,甚至常常犯罪。

在通訊薄弱的年代,個人的冷靜空位較大,理智思考的空間同樣較大,然而,社交媒體對個體開始形成了囚籠,並且因為流動網絡,每分每秒和群體的接觸,能進不能出,令群體影響完全凌駕於個人思考,更可怕的是會將少數極端思想被誤認為普遍認知,掩蓋了破壞甚至違法行為。

再者,在社交媒體上荒謬比理性更有趣、更具吸引力,因此破壞效果也都遠高於建設性作用。所以在流動網絡年代,無論政治制度為何,只要社會架構滿足民主狀態,這種群體破壞效果,仍會出現。香港雖然沒有選舉民主制度,但特殊的政治環境,造就了一個高度民主社會,也因為如此,當罩門被攻擊、弱點被暴露時,群體破壞性反應同樣出現,並且形成了可怕的社會運動。

 

原圖: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9927/%E6%B2%88%E5%B8%A5%E9%9D%92%EF%BC%9A%E4%BD%8E%E9%A0%AD%E6%97%8F%E6%98%93%E9%87%80%E7%A6%8D%20%E9%A0%88%E7%AB%8B%E6%B3%95%E7%A6%81%E6%AD%A2%EF%BC%9F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