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

中國經濟不再單純追求數字

何濼生 2019年06月26日 22:30

何濼生:「中國擁抱全球化,但早已認識到發展要採可持續的方法,不再追求數字上的成就,因此在全力推動發展的同時不會忘記減排植樹和管理好水資源和抗沙漠化。此外,中國也着意於國家安全,在戰略上避免受制於其他國家。一帶一路正是這種戰略思維下提出的。」

記得Follow 我哋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舉世注目。1980年,中國剛改革開放了才一年多的時候,人均生產總值與印度不相上下。以當時的市場匯率折算,中印分別為313美元和266美元,中國稍高。以購買力平價計,中印分別則為302美元和566美元,印度反大大領先中國。38年後的2018年,中國人均生產總值按市場匯率計達9645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更達17188美元。印度的數字則分別為2029美元和7932美元。中國的國民收入已屆中上的小康水平;印度則仍是貧窮國家。

本來,印度和中國都曾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公元1500年,中國和印度的GDP都佔全球四分之一左右。但經列強的掠奪和殖民地化,兩國的經濟都走了樣,都變成全球最窮困最落後的國家之一。印度在英治期間,死於饑荒的人數逾6000萬人。獨立後,印度分裂成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印度,並都採納民主政體。

中國GDP屆中上小康水平

中國在1978年前作為共產國家被國際社會孤立,經濟發展舉步維艱,當時中國領導人經常以意識形態先行,在經濟層面上犯下嚴重錯誤,大躍進期間,錯誤的政策再加天災,引發大饑荒。上世紀1960年代以劉少奇為首的改革派又給毛澤東指為修正主義,在文革「炮打司令部」成為階下囚。

幸而毛澤東死後,復出的鄧小平大力推動大膽的經濟改革,摸着石頭過河,先從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着手。但重點是大膽嘗試小心求證,拋開教條,不問姓社姓資,從實踐中尋找大道理。

鄧小平另一曠世貢獻是「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的顧全大局的理念。縱使毛澤東曾讓他吃盡苦頭,他不曾追究毛澤東,避免政治鬥爭苦害了國家。習近平傳承了這套哲學。縱使毛澤東曾讓他父親吃盡苦頭,他也不曾追究毛澤東。有人批評習近平淡化文化大革命帶來的災難。其實他的確不想刺激擁毛派,新的教科書說「世界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中前進的」,這個改動的確反映習近平不想刺激擁毛派,寧願大家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向前看。

發展着意國家安全 避免受制他國

中國擁抱全球化,但早已認識到發展要採可持續的方法,不再追求數字上的成就,因此在全力推動發展的同時不會忘記減排植樹和管理好水資源和抗沙漠化。此外,中國也着意於國家安全,在戰略上避免受制於其他國家。一帶一路正是這種戰略思維下提出的。

 

原圖: https://static01.hket.com/res/v3/image/content/2300000/2302433/1202003_1024.jpg

原文:明報 2019-06-24 評論(作者授權轉載)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190624/s00004/1561313676434/%E4%BD%95%E6%BF%BC%E7%94%9F-%E4%B8%AD%E5%9C%8B%E7%B6%93%E6%BF%9F%E4%B8%8D%E5%86%8D%E5%96%AE%E7%B4%94%E8%BF%BD%E6%B1%82%E6%95%B8%E5%AD%97

作者何濼生為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