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未來,香港怎麼走?

霍詠強 2019年06月22日 22:30

霍詠強:「未來中國和美國會有硬仗連場,中國政府能否完全放心讓一個不可靠的香港擁有更龐大的影響力?大灣區龍頭的位置勢必落在深圳身上,從未來中央對深圳和海南的政策會否調整得更為寬鬆,可見分曉。當然,從情理上、從實際影響上,中央政府也不會坐視香港崩潰,但要有美好明天,香港人要自求多福了。或許「明日大嶼」的成敗,會是另一個指標。」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幾番風雨,《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宣佈暫緩,很可惜、正義已在人云亦云中被埋葬。

香港人作出了怎樣的選擇? 香港是奪回了意志、保住香港國際城市的地位,還是引狼入室、惹火燒身?

在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例,並且公開道歉後,坊間的傳言非但沒有因為政府的退讓而收斂,反而以林鄭不肯下台、拒絕嚴懲警隊等藉口,號召更激烈的行動,群組傳言上更出現了號召沽售港元和港元資產、買美元,壓低港元匯價,逼使香港經濟崩盤。從來沒有一種自殺方式,比這種更徹底!

這不禁令人想到人四、五月,專門沽空的對沖基金Hayman Capital CIO 巴斯 (Kyle Bass) 高調唱淡港元,質疑香港的實際能調動的外匯儲備不足以支撐聯繫匯率制度,他針對現時香港樓市為全球最貴,亦是全球槓桿水平最高的經濟體之一,是目前「亞洲最龐大的計時炸彈」。

作為對沖基金大鱷,「趁火打劫」似乎是基本技能。但是,巴斯素來反共,一直強烈支持美國向中國發動貿易戰,更表示就算美國人要付出代價,也必須要完全擊倒中國,他與白宮極右派、前首席戰略顧問班農 (Steve Bannon) 關係密切,在這兩個月內不斷發表唱淡港元的評論,從各種跡象可見,美國對中國已經發動了貿易戰,並且開始從香港啟動意識形態戰、金融戰。

美國對中國打的意識形態戰,由挑動香港人對中國的不信任,演變成和台灣相近的政治化社會,再延伸至國際社會不再信任香港傳統上的務實作風;加上德國接受黃台仰及李東昇的難民庇護申請,描繪出香港的經濟、行政、司法制度,充滿了變數和真空狀態,香港的生存空間受壓逼,肯定會成為中美對抗的其中一場戰役。

當特區政府喪失了信任和管治能力,只要香港出現不穩定狀況,特朗普也會毫不猶豫地利用中止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和獨立關稅區,趁機會打擊香港金融市場信心、進一步令社會環境出現大動盪,令中國政府在應接不暇的情況下,接受對美國更為有利的貿易協議。就算最後香港能在風浪中穩定下來,特朗普的金融界忠實支持者,也可以滿載而歸,得到豐厚的利益回報。

從現實形勢來看,無論中美是否能在短期內取得協議,暫時平息對抗情緒,但是中美之間的長期關係已經由以往的合作為主,轉而成為對抗變成常態。美國發動的全方位戰,很大程度令中國對由國際貿易組織倡導的合作共贏,轉變成為謹慎合作,強化內部實力,但是,從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的政策來看,中國非但不會走回頭的封閉舊路,反而會更積極地開拓從一帶一路建立的商機,並且加緊和北美以外的國家合作,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且通過全球的増長動力,維持中國的穩定發展。

相反,香港非但要解決短期的經濟震盪,更要面對長遠失落的風險。
 
香港反修例行動明確地向中央政府表達了抗拒中國法治、以至於中國的意志,中國就是個連香港都認定不守法的國家,無論這種意志來自本心、來自執著、來自誤導,分離的意志是明確的。縱然香港還有未曾表態的沉默的大多數,但在現代網絡社會的現實,是他們作不了主。
 
香港有個先天性的困擾,這個移民社會組成者本來就是由逃離中國的不滿者、抗拒者、甚至被逼害者組成;儘管身上帶有無法磨滅的血緣和歷史關係,但在英國的管治下,早已變得淡薄,更何況香港人一直帶著六四事件的包袱,對中國的法治和政治制度,不以為然。過去,香港人帶著理想,深信可以帶領中國,走上香港式的自由開放的民主道路。
 
然而,停滯的香港對中國的影響力不斷降低,從經濟上沒有打開新局面,在房地產和金融業的掠奪下,不知不覺間,已逐漸失去在中國的經濟領導地位,進入流動互聯網年代,中國完成了經濟和科技的跨越,並把香港拋在後頭,2018年深圳的生產總值超越香港,然而,香港人並不了解這背後的意義,香港人變得脆弱了。事實上,大部分香港人對深圳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髒亂混雜的羅湖城。根本不知道南山和福田,已經成為中國、以至亞洲的創新科技中心。
 
2012年開始,美國對香港的策反工作逐漸浮出水面,反對國民教育、反水貨行動,消耗了香港文明先進的形象,也開始破壞了中港關係。到2014年違法佔領後,香港的理智和務實盪然無存,香港對中國的幅射力已經降低,但中央政府仍然希望香港能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計劃重拾正軌。但是修例失敗, 中國是否要重估中港融合的影響?

或許不少人認為特區政府的修例工作失當,對破壞性的影響估計不足,也缺乏足夠的準備工作,才引致一敗塗地。但事實上更嚴重的是政府內部半心半意,任由香港對內地的攻擊性成型,這次反修例明顯是美國的策劃,一班「傳統反對派」更因為被認為「叫座力」不足、甚至「趕客」,在過程中被奉勸不要走到台前。但在這情況下,香港的團結力量同樣束手無策,證明香港的反共形勢已經無可挽回,毫無困難地驅動對中國充滿猜疑的香港人,摧枯拉朽地衝垮了特區政府。
 
未來中國和美國會有硬仗連場,中國政府能否完全放心讓一個不可靠的香港擁有更龐大的影響力?大灣區龍頭的位置勢必落在深圳身上,從未來中央對深圳和海南的政策會否調整得更為寬鬆,可見分曉。當然,從情理上、從實際影響上,中央政府也不會坐視香港崩潰,但要有美好明天,香港人要自求多福了。

或許「明日大嶼」的成敗,會是另一個指標。


原圖:https://tourismresources.hktb.com/PhoLibGallery/search/LibFullDetail.aspx?id=281f882fcb6649b7a8de83ea354859fa


,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