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談中國一支九人團隊拯救了塞爾維亞百年老鋼廠的故事

余非 2019年05月09日 17:30

余非:「因為中方團隊拯救了河鋼塞鋼,令該市的市民敢於生兒育女,想換床的換床,換雪櫃的換雪櫃......因為他們開始對末來有信心,敢於為未來做規劃。河鋼塞鋼個案不只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做註腳,也令大眾更加明白,由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甚麼一回事。」

本文談中國國情,講一個很特別的個案──是中國一支九人管理團隊,拯救了塞爾維亞一家百年老廠的故事;而且毫不誇張,等於打救了塞爾維亞一座小城。

直入正題。以座落城市命名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立於1913年,是家百年老店。很可惜,於2003年破產,以2300萬美元賣了給美國一家鋼鐵公司。美國公司沒能力令鋼廠起死回生,九年後,2012年要撤資。因為不想鋼廠一下子報廢,塞爾維亞政府被逼以1美元收回鋼廠所有權。此後,鋼廠在塞爾維亞政府補貼下恢復生產。可是年產量只得40多萬噸,是邊虧蝕邊煉鋼。塞爾維亞政府用補貼維持開工狀態,因為這家國企養了5000人,涉及小城幾千戶家庭。此外,只有11萬人口的斯梅代雷沃市,因為有這家大型鋼廠,令整個城市充斥著跟鋼鐵相關的行業。全市三份一人靠煉鋼及相關行業謀生。如果斯梅代雷沃鋼廠倒閉,整個城市就會沒落。

回頭說美國撤資。塞爾維亞政府不斷尋找新投資者,但沒有結果。因為鋼廠雖然能生產厚度僅0.14毫米的冷軋板材,但廠房機器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設備,沒人有興趣。結果,找了三年,塞爾維亞政府終於遇上剛好想向外投資、走出去的河北鋼鐵集團。2016年4月,河鋼集團與塞爾維亞政府簽訂收購協定,河鋼以4600萬歐元收購瀕臨破產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收購後改稱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簡稱「河鋼塞鋼」)。原廠5000多名員工全部保留。

河鋼何以要收購河鋼塞鋼呢?其一,是河鋼2014年已經在瑞士擁有控股公司,以開拓國際市場。一旦再收購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斯梅代雷沃鋼廠,就令河鋼在歐洲多一個平台,對開拓歐洲乃至國際市場有利。其二,是河鋼也想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塞爾維亞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2013年前後,已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跟中國進行貿易。中國人去塞爾維亞旅行,2018年超過10萬人。反正河鋼本來就要走出去,便選擇跟一帶一路有關的項目。河鋼的挑戰在於,如收購後像美國公司般失敗收場,不但令河鋼虧本,也令個案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失敗事例。

以下談河鋼派駐當地的九人團隊,八男一女,如何在半年內(2016年12月)成功結束七年虧損,轉虧為盈。

河鋼九人團隊勵精圖治的詳情,很容易在網上找到。因為今年,2019年,國家對這支團隊授予「時代楷模獎」。先談生產方面。中國接手後,因為對河鋼的市場營銷有信心,於是4月收購,5月就重啟已長期沒用的2號高爐。增加高爐是增加產量,從而才有機會增加收入,就考驗你是否有辦法賣出去。其次,九人團隊下功夫降低成本。當時的中國,煉鋼已在質量提升之下,採用更便宜的材料及新工藝。只要引入河鋼的生產方法,就可以改善盈利。以下可以留意中國管理層的管治手腕。當中國團隊總經理趙軍提出可以引入塊礦和新工藝煉鋼時,河鋼塞鋼工程團隊不贊成,他們對革新與改變有小許抗拒。中方團體以「三個本地化」的管理精神跟塞方工程人員溝通。總之是慢慢來,把溝通放在第一位。趙軍很有耐性地跟塞方團隊講解,例如,尤其是方程式是如何算出來等等。結果,趙軍令有26年經驗的總工程司瓦拉丹改變思維,接受嘗試採用新材料和工藝。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作為母公司,河鋼先後派出十一批、近二百人次的技術管理團隊,深入檢查生產線的各種問題,並提出改良方案。此外,又組建銀團為河鋼塞鋼以低成本融資;也利用在瑞士建立的市場團隊為河鋼塞鋼開拓市場、尋找便宜的原材料。就是在這樣的努力下,用半年時間扭虧為營。

剛才提過及的三个本地化,是「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現時河鋼塞鋼中塞雙方人員合作無間,彼此建立默契和互信。

舉例,當河鋼塞鋼營利穩定後,中方管理層立即向員工發放獎金,是五千多名員工從未嘗過的獎勵。此外,如果有工人不幸去世,廠方發放撫恤金之餘,會盡量為該家庭提供幫忙。總之是令該家庭不會因頓失家庭經濟支柱而生活陷入困境。這些就是中方團隊的管理文化。

有評論話,中國管理團隊救了這家國企,也救了整個城市。九位駐當地人員,親身見證了三年多來城市面貌的改變。

最後,想談談我的分析和觀察。

一直以來,外界對中國近年的進步,都只集中在科研成果、修橋築路這些方面,都是偏冷和硬的元素。而河鋼塞鋼起死回生的全過程,反映中國精英連管理文化也可以立足國際。九人團隊中的副總經理王連璽,為了盡快融入當地生活,凡周末都去市場買菜,跟當地人交談,從中操練塞爾維亞語。王連璽現在已可以用塞語跟當地員工溝通和進行管理。

第二點觀察,是曾幾何時,外媒批評中國只懂和各地政府打交道、辦外交,認為這種外交平民不受惠。而河鋼塞鋼這案例反映,中國在國際舞台打交道的方式靈活多變。本文談的河鋼塞鋼,你認為是辦經濟、抑或是辦外交呢?根本就是混合式的多面效應。河鋼塞鋼是個很立體、層次很豐富的成功案例。

順著上面第二點,想進一步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個意涵豐富的框架和概念。在這個框架下的合作,已不止經濟一面。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由本文的個案反映,已有立體化、多面向的成果。

文章結束前做總結。不是誇張,因為中方團隊拯救了河鋼塞鋼,令該市的市民敢於生兒育女,想換床的換床,換雪櫃的換雪櫃......,因為他們開始對末來有信心,敢於為未來做規劃。河鋼塞鋼個案不只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做註腳,也令大眾更加明白,由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甚麼一回事。
 

原圖:
https://kknews.cc/zh-hk/news/66q2jxq.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