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檢討中文教學 增修經典詩詞

謝曉虹 2019年03月25日 16:00

謝曉虹:「當教育只把中文看成一種語言,把中國語文看成一種技巧運用,或書寫能力,去要求學生操練,這種方式難以培養香港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我建議,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中國文學科有必要全盤檢討,同時應大力提倡學習經典文章和詩詞,鼓勵學生修讀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科。」

香港中聯辦王志民主任的兩會分享講話,充分肯定了香港在全國「兩會」貢獻了「特區智慧」、「香港力量」。王志民主任指出,要深刻領會習主席關於文藝社科工作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傳承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我認為,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的大變局之中,青年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前景要有信心,作為一個中國人更要有信仰。正如習主席所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新時代需要反映人民群眾思想和生活的文化精品,需要用明德引領社會風尚。可惜的是,現時香港對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教育的重視不夠,難以用中華文化培養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這一問題值得社會各界重視。

回想過去,我有幸在中學階段選修了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更於大學選擇了中文系。猶記得中一第一堂中文課,老師教授白居易的《燕詩》,「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千來往,猶恐巢中飢」,當中的幾句是讀在口裡,痛在心裡。在簡單的詩文裡,我看到無限的母愛及學會孝順的重要。在浩瀚的文化歷史長河,我認識了孔孟的仁義禮智,體會到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幻想到李白「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激情,理解到杜甫「到處潛悲辛」的苦況和高尚的愛國情操,感悟到蘇軾「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能夠與古聖先賢作心靈的交流,是我最大的收穫。詩詞的沉鬱、豁達、婉約、豪放之情,敦厚的詩經、華麗的楚辭、雕琢的駢文、精細的文心雕龍,都凝聚了豐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

通過欣賞和領會經典文章,我對孔孟老莊的敬佩,對歷代文人的才情洋溢,國愁家恨等深有感受。通過閱讀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我感受到中華民族飽受列強入侵的苦難,更珍惜國家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富強。可惜,不是每一位香港學生都能了解、體會、感悟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

當教育只把中文看成一種語言,把中國語文看成一種技巧運用,或書寫能力,去要求學生操練,這種方式難以培養香港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我建議,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中國文學科有必要全盤檢討,同時應大力提倡學習經典文章和詩詞,鼓勵學生修讀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科。

香港青年需要加強學習中國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香港青少年「培根鑄魂」的工作任重道遠。

作者謝曉虹為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明匯智庫副總監及香港青賢智匯主席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9-3-22評論 (作者授權轉載)

全文連結: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3/22/PL1903220004.htm

原圖︰
http://699pic.com/tupian-400068832.html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index.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