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中國人,從不嗜血好戰

說書人 2022年08月09日 20:00

說書人:「中國與西方文化,完全是截然不同,尤其是思想與處世態度,完全是兩個世界。就以戰爭為例,就可見兩者走的道路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相反。我們中國有《孫子兵法》,而西方亦有《戰爭論》,兩者都是論述戰爭,教人打仗之餘,亦為戰爭下定義,不過兩者對戰爭的看法就大大不同了,中國是以國家人民為重,而戰爭是作為和平的最後手段,若有其他可用的手段來獲得勝利的話,可以不戰則不戰。而西方則是以國家利益為大前題,值得一戰就賭命相拼。是次「佩洛西竄台」有人為到中國沒有出手而感到痛心可惜,有人更言失望,然而我則為到中國沒出手而感其理智之處,因為無論美國目的如何,總不是好事,如今中國沒中計,沒被美國挑釁成功,可說是做了到孫子的教導 ─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中國與西方文化,完全是截然不同,尤其是思想與處世態度,完全是兩個世界。

就以戰爭為例,就可見兩者走的道路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相反。

我們中國有《孫子兵法》,而西方亦有《戰爭論》,兩者都是論述戰爭,教人打仗之餘,亦為戰爭下定義,故透過兩者的比較,或許可窺探出是次「佩洛西竄台」,為何中國不借機攻台或出手阻撓佩洛西的原因。

中國對於戰爭的看法,古時已有不少先賢下過定義,最有名的是孫子的《孫子兵法》,他開宗明義地在書中指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指戰爭是國家的重大之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思慮考量。

而孫子亦認為,最好的勝利就是「不戰而勝」,意思是最好不需透過正面戰爭,而是用其他方式來擊潰敵人達到勝利,這就是「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全國為上,破國次之」之意了。

其實孫子是提倡「慎戰」之重要,認為慎戰者不一定善戰,但善戰者必定始於慎戰,其終極理念與最高境界,是從「止戰」到「不戰」與「無戰」,目的是「勝在無形,利全且久」。

不過,西方對戰爭的看法則大大不同了,親身經歷拿破崙戰爭的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於《戰爭論》中直指:「戰爭是一種暴力行動,以強迫對方滿足我方之意志的行為」,又指戰爭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其與任何其他存在形式一樣,源於一種基本概念,但卻有其真正的現實性,並痛斥不流血戰爭的舊觀念,又特別讚揚拿破崙的迅速,使戰爭像一隻脫韁之馬奔馳到敵人屈服為止。

故從西方歷史可見,由十字軍東征到殖民時代,由世界大戰到阿富汗戰爭,大多可以用「說幹就幹」,以各種理由方式,亦要為某種「意義」而開戰,那怕血流成河,那怕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亦甘願一戰。

換言之,中國是以國家人民為重,而戰爭是作為和平的最後手段,若有其他可用的手段來獲得勝利的話,可以不戰則不戰。而西方則是以國家利益為大前題,值得一戰就賭命相拼。

故將上述的思維套於當前,「佩洛西竄台」美國目的何為?會否就是想來一招「將軍抽車」?試圖測試中國會否像俄羅斯般出兵至烏克蘭?搞場台海版「俄烏戰爭」?從中將中國極度妖魔化成邪惡國家,試圖挑出個「第三次世界大戰」來,然後像以往般從中獲益,藉以穩固「世界霸主」的地位?

當時,有人為到中國沒有出手而感到痛心可惜,有人更言「失望」,然而我則為到中國沒出手而感其理智之處,因為無論美國目的如何,總不是好事,如今中國沒中計,沒被美國挑釁成功,可說是做了到孫子的教導 ─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原圖:新華社圖片、佩洛西、 蔡英文Facebook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