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科學規劃 用好土地 讓「北都」成為真正都會區

文武 2022年07月29日 10:30

文武:「從現時政府披露出的有關新界北部大約30,000公頃土地的發展規劃看,只有約600公頃土地將被開發利用,更大部份的土地並不符合『都會區』的發展布局,新一屆政府宜重新思考『北都』規劃。」



「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們的鄰居深圳市,在生態保育方面都有更科學和積極的做法,合理地規劃和發展好濕地周邊的土地,可以引入更多資源,科學地管理好這些土地,平衡經濟、居住,以及生態保育的需要,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必須以『都會』為起點,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地利用好這一片土地,讓『北部都會區』成為香港新的強勁經濟引擎,並且成為香港市民得以安居樂業的新的現代化理想家園。」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特首李家超將會在10月19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已展開,將舉辦約30場諮詢會,亦會到社區探訪,聽取市民、立法會議員及不同界別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對於這份《施政報告》,社會關注的仍然是土地和房屋供應問題,其中的焦點,又在於上屆政府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筆者認為,「北部都會區」既定位為都會區,就應該以「都會」作為規劃的起點,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平衡生態、經濟發展和居住需求,不能讓大片土地以鄉村模式或封禁的模式發展。

「北部都會區」的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支持,這個都會區建成之後,將與現有的維港兩岸的都會區互相輝映,形成「南金融、北創科」的格局,讓香港可以插上另一翅膀,再起起飛,再創奇蹟。

構想十分美好,但現實卻未必能跟得上。從現時政府披露出的有關新界北部大約30,000公頃土地的發展規劃看,只有約600公頃土地將被開發利用,更大部份的土地並不符合「都會區」的發展布局,新一屆政府宜重新思考「北都」規劃。

新界北部地區接壤深圳的一大片土地,在港英時期,為阻隔香港與內地,將其中約2,800公頃土地劃為邊境禁區。香港回歸祖國以後,社會有強烈的呼聲,要求解除邊境禁區,更好地開發利用這片土地。直至2016年,這片禁區才縮減至約400公頃,不過,解禁的土地並沒有合理開發,保持在閒置的狀態。

今年6月,政府進一步解除邊境禁區,開放沙頭角碼頭,允許市民在周末、公眾假期可以透過參加本地旅行團前往禁區半日遊。前任特首林鄭月娥將這次開放沙頭角,視為落實「北都」策略的重要一步。她表明,沙頭角一帶將以旅遊發展為重點,以文化傳承和自然保育為核心,讓市民欣賞新界東北的文化特色和天然風貌。按規劃,沙頭角一帶,將與深圳的鹽田、大鵬半島等組成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這樣的構思,實際上是宣布不會開發這一片土地,仍將原封不動地保留其原有的鄉村模式,保留原有的自然風光。很明顯,這並不是將新界北部地區按「都會」的模式去規劃。事實上,發展現代化都會區,仍然可以做好文化保育和自然生態保育,兩者並不對立,也不互相排斥。但上屆政府的規劃,是只談保育,卻沒有現代化的規劃。

另一個例子,是新界西北後海灣(亦作后海灣)一帶,這一片土地有許多具有高生態保育價值的濕地,也是候鳥南遷時的棲息地。香港一直重視濕地保育,還設有濕地緩衝區,限制發展。不過,一味圈地設禁,並不等於可以做好生態保育。在濕地緩衝區的土地,主要是傳統的農田、漁塘,政府單純禁止開發利用這些土地,結果是導致這些土地上的大片農地荒廢,漁塘乾涸,其中不少地方被非法佔用,甚至已變成廢物堆積場,連草也生不出,不僅談不上保育作用,簡直是在破壞生態。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們的鄰居深圳市,在生態保育方面都有更科學和積極的做法,合理地規劃和發展好濕地周邊的土地,可以引入更多資源,科學地管理好這些土地,平衡經濟、居住,以及生態保育的需要,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必須以「都會」為起點,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地利用好這一片土地,讓「北部都會區」成為香港新的強勁經濟引擎,並且成為香港市民得以安居樂業的新的現代化理想家園。

 

原圖: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54189/即時-地產-施政報告︳開拓香港北部都會區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