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二)

葉劉淑儀 2021年10月25日 14:00

葉劉淑儀:「港交所從2018年開始實行『同股不同權』制度,保障上市公司創辦人掌握公司的控制權,以吸引更多科技和初創公司上市。文章建議倫敦交易所考慮採納類似的『雙重股權結構』(dual-class shares),但指出英國不少著名基金經理表態反對,非常守舊。根據全球證券交易所聯會(WFE)和彭博(Bloomberg)的資料,截至2021年6月底,倫敦證券交易所在世界排名第8,市值37,100億美元,已遠遠落後市值57,59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7的深圳交易所,而港交所世界排名第5,市值68,058億美元,拋離倫敦證券交易所近乎一倍。豈止勢危,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已經不保。」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倫敦金融中心經歷1986年的大改革,或稱「金融大爆炸」(Big Bang),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透過減少管制(deregulation),大幅度活化英國金融市場,重點措施包括將國有企業私有化,讓私人企業和公眾買賣英國企業的股票。從此,外國金融機構大舉進軍英國金融市場,同時英國企業也走出國門,轉投國外的金融市場,近期的例子可見保險業巨企「英國保誠」在香港上市,以及全球礦業巨頭、英國股市市值第二大公司的「必和必拓集團」(BHP)於今年8月宣布計劃結束其英國和澳洲雙重上市的結構,只保留在澳洲股市。屆時,倫敦富時100指數(FTSE)將失去重量級公司的支持,倫敦股市恐怕會大失血。

《經濟學人》題為「London's stock market: From Big Bang to a whimper」的文章指出,選擇在倫敦證券交易所(LSE)作首次公開招股(IPO)的初創公司數目嚴重下跌,由2005年佔據全球五分之一的IPO,今天數量降至全球二十五分之一,可見倫敦股市未能吸引初創公司注入活力。文章強調,雖然英國在債券、衍生工具、外幣等交易,依然保持全球優勢,但股市才是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關鍵。上市活動帶動整體英國金融服務產業鏈,包括法律和會計等經濟支柱產業等,合共構成英國6%的GDP及十分之一的稅收,然而英國金融市場現正不斷萎縮。

港交所從2018年開始實行「同股不同權」制度,保障上市公司創辦人掌握公司的控制權,以吸引更多科技和初創公司上市。文章建議倫敦交易所考慮採納類似的「雙重股權結構」(dual-class shares),但指出英國不少著名基金經理表態反對,非常守舊。根據全球證券交易所聯會(WFE)和彭博(Bloomberg)的資料,截至2021年6月底,倫敦證券交易所在世界排名第8,市值37,100億美元,已遠遠落後市值57,59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7的深圳交易所,而港交所世界排名第5,市值68,058億美元,拋離倫敦證券交易所近乎一倍。豈止勢危,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已經不保。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1-10-21 (經作者授權轉載)

全文連結: 
https://news.mingpao.com/pns/%E4%BD%9C%E5%AE%B6%E5%B0%88%E6%AC%84/article/20211021/s00018/1634753044631/%E5%80%AB%E6%95%A6%E9%87%91%E8%9E%8D%E4%B8%AD%E5%BF%83%E5%9C%B0%E4%BD%8D%E5%B2%8C%E5%B2%8C%E5%8F%AF%E5%8D%B1%EF%BC%88%E4%BA%8C%EF%BC%89

原圖:
https://elements.envato.co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