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

仁宣之治造就古瓷巔峰

李秀恒 2021年07月19日 11:30

李秀恒:「宣德皇帝有不少雅好,尤其着迷於鬥蟋蟀,為此他下令燒造了許多蟋蟀罐。然而,在清宮舊藏宣德官窯瓷器中,蟋蟀罐卻十分罕見,北京故宮也僅有一件「大明宣德年製」款仿汝釉蟋蟀罐。原來,在宣德帝去世後,為防止明英宗朱祁鎮玩物喪志,太皇太后發布命令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務悉皆罷去。」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1398-1435),史稱「明宣宗」,然而他最為人熟知的名號是「宣德皇帝」,史上亦稱「太平天子」,雖然宣德一朝僅持續了短短的十年(1425-1435),但卻對文化藝術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的「永宣盛世」,乍一看只提及了永樂及宣德兩位帝王,其實二人為祖孫關係,中間還包含了明仁宗朱高熾的在位期,實為「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的統稱,經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的勵精圖治,大明王朝進入了最鼎盛的33年(1403-1435)繁盛景象。

朱瞻基作為朱棣長孫,從小就受永樂帝特殊關愛,相傳其父洪熙帝便是因為他受寵才得以成為皇太子,上演了一齣「父憑子貴」的戲碼。洪熙、宣德二位雖執政時間不長,前者在位僅不足一年,但後世對他們的治理卻評價甚高。《明史紀事本末》如此記載:「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

在明朝國力最為鼎盛的這個時期,宣宗全力推動藝術創作,使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長足的長進。在宣德當朝,無論是繪畫、書法,或是瓷器、漆器、銅器等各種藝術門類,都有着輝煌成就。以瓷器為例,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性下達命令,讓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的任務,其中青花佔大多數,由此可見其燒造規模、數量之大。

雖然燒造數量驚人,但宣德瓷器卻一反「物以稀為貴」的定律,成為當今中外收藏界均熱捧的品種之一,在國際大拍上動輒過千萬上億,皆因型正、成色絕美。清代成書的《南窯筆記》中就提及:「宣窯一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銹者」。

宣德皇帝有不少雅好,尤其着迷於鬥蟋蟀,為此他下令燒造了許多蟋蟀罐。然而,在清宮舊藏宣德官窯瓷器中,蟋蟀罐卻十分罕見,北京故宮也僅有一件「大明宣德年製」款仿汝釉蟋蟀罐。原來,在宣德帝去世後,為防止明英宗朱祁鎮玩物喪志,太皇太后發布命令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務悉皆罷去。

作者李秀恒為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20-07-15 評論 (經作者授權轉載)

全文連結: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7/15/AP60ef49eee4b08d3407cd9694.html


原圖: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7/15/AP60ef49eee4b08d3407cd9694.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