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BNO新移民學童的六座大山

張達明 2021年06月22日 11:30

張達明:「英國政府推出BNO計劃無疑是想吸取香港人多年累積的資產。有錢的和無錢的莽撞者都要承受移民給予的衝擊,當中一些父母以為可以嘗到「民主大國」的花紅,不過,他們或許沒有想過,子女能夠靠說得滿口流利英語和得到學業成功是兩碼子的事。衝動的移民等於將孩子放逐到異地,要融入當地社會往往要經歷好些不可告人的辛酸。當悲劇出現時,成年人已經老去,而年輕的兩頭不到岸。」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今年七月份,是香港居民以英國國民(海外)簽證(BNO)移民英國的高峰期,原因是很多父母會安排自己的子女入讀英國的公立小學或中學,他們共同期盼可以享受免學費的英式教育。不過,大多數此類盲頭烏蠅般的家長,最終會發現他們的選擇不甚理智,悔不當初。在2010年倫敦市議會資助當地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進行了一項名為「英國教育制度下,新移民及難民孩童」的研究。研究員歸納出數個新移民學童將遇到的難題,不過遺憾的是,到了2021年這些問題仍未能解決。揉合了香港移民的情況,筆者將「研究」的成果歸納為六點給港人參考。

1)語言:英國專家指出,對操雙語學童來說,儘管他們語言能力表現流利,但語言達到某一個水平後,他們便難以理解較艱深的語言表達。通常他們缺乏英語抽象概念的認知,導致跟本土英國學生社交困難,對社交英語嚴重地缺乏自信心。

2)課程:英國強調「創意課程」,以數學堂為例,英國會加入藝術,戲劇及創意元素,這樣會令到新移民學童開始時極難適應,尤其是當這些課跟香港的一套有相當大的落差。

3)結識新朋友:在很多學校裡,老師通常發現,同一種族的學生會圍爐取暖,各自「埋堆」,說自己的語言及保留來源地的文化,這樣會對他們融入群體及語言發展有負面影響。

4)規矩及紀律:英國學校對學生的紀律訓練有別於香港或亞洲的「先舉手後發問」,和「尊敬老師」的一套;英國的傳統著重輕鬆互動,這使新移民學生起初感到極不適應;表面上學校看似不用守規矩,這樣會令到他們產生誤解,以為學校是沒有紀律,反導致他們容易觸犯紀律,製造不少「麻煩製造者」。

5)低社會經濟地位:財力不夠的新移民一般居無定所(這也跟很多香港BNO移民的狀況不謀而合),大部分長期住在專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民宿(Bed and Breakfast)中。現在英國很多房東不肯租房給香港新移民,怕他們住不久便遷往別的地方。況且,在生活在擠迫環境及「今朝不知明日事」的顛沛流離下,學童的學習會受到不可低估的衝擊,而且一般學校都沒法得知學童的苦況,難以伸出援手。

6)種族歧視:據學者調查,英國「很多」老師對某種族學生懷有歧視。研究中,一名老師更直接指出,種族歧視一直存在,無論在當地家長群中,學生和學校制度內都能找到。新移民學童更要背負着膚色和來源地產生的負面影響。更甚的是,曾經有英國媒體報道過,東歐移民奪走當地人的工作和職位後,來自東歐的學童便遭到歧視和排擠。故不難想像,近年西方媒體惡意抹黑中國為新冠病毒製造者時,移居英國的香港學童會被無差別地侮辱和嘲笑。

英國政府推出BNO計劃無疑是想吸取香港人多年累積的資產。有錢的和無錢的莽撞者都要承受移民給予的衝擊,當中一些父母以為可以嘗到「民主大國」的花紅,不過,他們或許沒有想過,子女能夠靠說得滿口流利英語和得到學業成功是兩碼子的事。衝動的移民等於將孩子放逐到異地,要融入當地社會往往要經歷好些不可告人的辛酸。當悲劇出現時,成年人已經老去,而年輕的兩頭不到岸。

原圖:freepik.co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